自林書豪加入P. LEAGUE+(以下簡稱PLG)後,高雄17直播鋼鐵人從聯盟爐主,搖身一變成為一級勁旅,近期更掀起一波六連勝高潮,是目前PLG尚在持續當中的最長連勝。鋼鐵人13勝21敗的戰績,不僅擺脫聯盟墊底,而且距離聯盟第四的福爾摩沙台新夢想家,只有1.5場勝差,晉級季後賽的機會十分濃厚。
為了擊敗鋼鐵人,各隊都對作為球隊戰術核心的林書豪,祭出針對性的防守策略,比方說夾擊擋拆持球者或「Box-1」等,但林書豪和鋼鐵人總能見招拆招。直到最近,似乎才有球隊覓得真正有效限制林書豪發揮的防守模式。上週交手桃園璞園領航猿和新北國王的比賽,林書豪都遭遇激烈身體碰撞,導致出手穩定性下滑,這兩戰投籃命中率總計只有29.2%,對比原先的45.1%,判若兩人。
CBA遭遇重演 林書豪躲不過的人肉沙包命運
林書豪被防守者「上身體」,早已不是新聞。為鋼鐵人披掛上陣的第二場比賽,夢想家就以頻繁的碰撞和推擠,破壞他的身體重心,打亂他的進攻節奏,同時消耗他的體力,由於夢想家不斷對林書豪「上身體」,因此還有網友戲稱夢想家是「格鬥家」。
但上週的兩場比賽,林書豪都在比賽中見紅,手臂上滿是抓痕,防守的高強度可見一斑,尤其是領航猿球員的防守動作,以「粗暴」來形容恐怕一點也不為過。既然以正規的防守策略擋不住他,那就乾脆嘗試用肉搏戰對付林書豪。如此劇情走向,是不是聽起來有些似曾相似?沒錯,林書豪幾乎是複製了自己在CBA的遭遇。
林書豪在2019年初次登陸CBA時,同樣憑藉著身材、技術和經驗優勢,碾壓全聯盟,並率領所屬的北京首鋼,戰績保持在聯盟前段班。為了削弱他的威脅性,隨著賽季進行,各隊對他的防守強度越來越高,甚至弄得他鼻青臉腫,林書豪當時也在個人社群媒體分享自己被弄傷的照片,並開玩笑說「這場球賽打得像是拳擊賽」。
焦點回到鋼鐵人客場踢館領航猿的比賽,領航猿教練團對他祭出車輪戰,由李家慷、白曜誠、施晉堯和關達祐輪番看守他。領航猿的後衛群對林書豪可說是手腳並用,「推、拉、抓、夾、拐、絆」樣樣來;兩天後出戰國王,防守者對他採取的防守動作,同樣相當具有侵略性,包含拉腰、出腳、側身衝撞及戳到他的眼睛。
雖然PLG球員的防守動作,不像CBA防守者招招致命,仍然有過之而無不及,部分防守動作,甚至遊走於違反運動精神犯規的邊緣。
危險動作層出不窮 林書豪遭遇的防守有多粗暴?
各隊在防守端對林書豪「上身體」的方式,主要可以分為兩種,其一是當他接球時,如同下方影片剪輯。當林書豪一接到球,李家慷的手立刻架在林書豪身上,一邊勾住一邊拉扯他的手臂,明顯構成對圓柱體的侵犯。
另一波防守,防守者也是李家慷,同樣在林書豪接球的剎那,撲上去用肢體不講理的推擠碰撞,竭盡所能使林書豪掉球。
另一種「上身體」的方式,則是在行徑間,當防守者被他帶球突破,便會用嚴厲犯規阻擋切入。例如施晉堯被林書豪轉身過掉之後,因為孫思堯的掩護,施晉堯眼見追不上林書豪,索性用屁股頂歪林書豪,導致她「仆街」。這是相當危險的防守動作,林書豪的臉部可能直接撞擊地面受傷,跌倒時如果用手去撐,也可能面臨骨折風險。
下一段影片也是在擋拆情況下,負責看管林書豪的曼尼高(Kenny Manigault),這波防守決定go over,但他似乎想使出馬後炮,從持球者後方抄球,卻一掌將林書豪撂倒,造成他背部墜地,表情相當痛苦。
上週引發軒然大波的防守動作,則是關達祐被被突破之後,從後方抱住林書豪的腰部,使他騰空重摔。當下林書豪立刻跳起,想要找對方理論,鋼鐵人總教練鄭志龍則是直接以國罵向裁判提出抗議。但最終關達祐只被判定為一般犯規,鄭志龍則吞下一次技術犯規。
許祺杰
林書豪加盟鋼鐵人之後,plg各隊看防林書豪的球員幾乎每個都跟豐玉高中的南烈一樣。
Luphan
我認為您有點過於主觀了
關達祐那球是很危險
但那球只是有"機會"吹判違體而非"一定"違體
而且要知道這球裁判已經有去看重播了
如果那球很明顯是違體
裁判應該一看重播就有結果了
而且若用到"極可能毀掉對手的球員生涯,甚至是往後的人生"這麼重的詞
那聯盟比這嚴重的犯規多的事
甚至該週就有一球麥卡洛的違體犯規
然而筆者您卻只討論書豪
太過與主觀且偏激了
EdotTdot_4
謝謝您的回覆與指教!
關於關達祐那次防守,我在文中寫的是「有升級成違反運動道德犯規的可能性」,而非認為「一定」會升級,畢竟執法裁判仍有其裁量空間。正因為那球並不是必然構成違體犯規的動作,所以我在文中才使用「可能性」一詞。
至於該次犯規是不是「極可能毀掉對手的球員生涯,甚至是往後的人生」,可以參考林書豪的反應,畢竟親身經歷的球員最清楚當下的情況。林書豪先前被犯規倒地,頂多就是不悅或搖搖頭,但這是林書豪來台第一次在被犯規後,馬上從地上跳起來,想找人理論,還和裁判說剛剛的動作很危險。從他的反應不難看出這次犯規動作的危險性,以及對球員生涯可能造成的風險。
另外,這篇文章的重點並不是單純討論關達祐的犯規是否該升級,而是藉由該次犯規,去進一步探討更根本的吹判尺度。文章想要討論的事,似乎和麥卡洛的違體犯規沒有太大關係,因此沒有更多的著墨。
許志偉
我也認為你的觀點非常主觀,從一開始的夢想家稱為格鬥家及領航員被你點名三球員加上國王曼尼高,不應該說別人對林書豪就不能“犯規”和“上身體”,有強度的比賽才會使比賽更精采,再說你說關達祐那一球,我本人覺得媒體被鄭志龍的抗議放大了,只因為林書豪效應有流量(裁判也是有看回放),曼尼高那一球就是一般犯規只是第二次的後面抄球打到手,李家慷的play也亦同,沒有像作者說的那麼嚴重,裁判尺度拿捏固然很重要,但也不是遇到某個名氣球員尺度就會不一樣,如果作者想討論裁判尺度,就不應該特別只拿出林書豪來討論,這樣會比較公允.
EdotTdot_4
適當的比賽強度確實是可以被允許的,但如果是容易導致球員受傷的高風險動作就不能被接受,至於強度與違體犯規該如何界定,必須透過FIBA規則的第37條適用,當然依據執法者的不同,適用結果也會因此不同,但以現今國際籃壇保護球員的潮流看來,應該要採取更嚴格的標準檢視。
李家慷、施晉堯和曼尼高那三個play,升級成違體的可能性確實沒那麼高,但關達祐那一球就比較有可能構成違體。建議您可以參考下方影片的1:56處,去年的歐錦賽,西班牙的Juancho Hernangomez同樣是從後方拉腰,但接觸的情況比關達祐輕微許多,仍舊被吹U,那麼關達祐那一球究竟該不該升級,答案應該很明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qV61aTcPc8
許志偉
現在筆者又說李家慷、施晉堯、曼尼高,違體的可能性沒那麼高,在你的文章不是還貼視頻來強調你說的(到底有沒有意旨別人打球很髒?球員認真防守,遇到名氣大的球員,就要被你說髒,一開始的夢想家也要被你說成格鬥家),又是一個想靠林書豪效應來秤的評論家.關達祐那一球就每個人角度看法不一樣,既然裁判看了重播,沒吹這就是這場比賽的尺度,誰管你歐錦賽怎樣
九邊形
阿堯製造林書豪的進攻犯規之後,林書豪也整個往阿堯的左腳壓下去,可能導致阿堯左腳過度延展,怎麼就不提呢?
夢想家周柏臣被呂奇旻從後面抱腰,我也不見有誰會專門寫一篇主觀性的文章來抱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