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岡軟銀強投千賀滉大去年底宣布赴美挑戰,加盟紐約大都會隊。投入實戰後,面對大聯盟層級的打者群,千賀依舊展現三振功夫,至今拿下 3 勝,但過程中有些跌跌撞撞。時間來到五月初,在球季差不多進行一個月的時間點,筆者在此淺談千賀第一個月的投球內容。
擁有惡魔級指叉,球速又上看 155 的千賀,儘管在日職繳出聯盟頂尖的數據,但美中不足的或許是控球與效率。相較於日職多位一線大投手(如菅野智之、田中將大、岸孝之等人)存有些許落差,有時壞球數偏多,連帶會拖累投球效率,投到 7 局用球數往往上看 120 球,在日職「中 6 日」排程基礎上或許能創造餘裕,但在休息日更短還有時差、地理環境等因素考驗的的大聯盟,風格上多少要做出修正。
四月千賀登板 5 場,面對佛羅里達馬林魚 2 次,奧克蘭運動家、舊金山巨人、華盛頓國民各一次。
馬林魚多數時期淪為國聯東區後段班,與國民可說是難兄難弟,但今年脫胎換骨,以自家王牌Alcantara 為核心並網羅幾名好手入隊,五月份還一度力壓大都會與費城人,戰力不容小覷。
4 月 3 日首戰,千賀在大聯盟的第一個對手是過去兩年馬林魚輪值熟面孔 Trevor Rogers。
千賀主投 5.1 局被擊出 3 安共投出 8K 之多,下墜幅度刁鑽的指叉球,帶來的引誘效果是關鍵。
第一局面臨滿壘的險峻情況,只見投手丘上的千賀維持沉穩神情,一顆低角度指叉球使得古巴強打 Yulieski Gurriel不僅揮了大空棒,球棒更甩飛,奇特畫面成為亮點。

第二次馬林魚戰 6 局失 1 分,被擊出 3 安、6 三振、3 保送,是一場優質先發,上述提到的用球數隱憂則剛好控制在標準值的 90 球。
馬林魚二連戰,一大剋星是去年在明尼蘇達雙城拿下打擊王的 Luis Arráez。
Arráez 兩場 3 安也選到保送,連千賀壓低甚至帶有引誘性質的指叉球,都能精準掌握敲安。宏觀一些來說,或許對於大聯盟多數投手來說,Arráez 都是十分難纏的存在吧?
結束兩次與馬林魚的交手後,第三次先發是 4 月 15 日「運動家戰」。眾所皆知,運動家目前居於兩聯盟爐主,儼然「早早躺平」,但對於千賀卻是不小的考驗。
千賀 4.2 局 7 次三振,占整體出局數一半,但 4 次保送與被擊出 7 安,不盡理想,用球數堆疊到 96 球。此外,4.2 局被換下去的調度方式,是否藏有「希望他檢討一下」的意味在其中,也引發討論。
四局下半浮出另一隱憂是「好球過甜了」。
無論速球或滑球,一度連續三棒都投到紅中、偏高的跡象,大聯盟打者自然不會放過,連三人皆打得強勁,第一球較幸運是游擊平飛球,不過 Shea Langeliers 的兩分砲就對千賀造成傷害,他與捕手是否有注意到這點就不得而知了。
4 月 21 日「巨人戰」,千賀前四局「局局被上壘」,但危機控管得宜,維持無失分。
五局下則顯得搖搖欲墜,單局被擊出兩轟,一洩 4 分,尤其被全壘打後,突然連續兩次保送。有趣的是,接續與四棒 J.D Davis 的對決及時修正,值得一看。
迎戰長打威脅強,狀況火燙的打者,大意不得,千賀顛覆過往仰賴指叉球為決勝球的常見套路,反倒讓指叉球先走,兩球都壓在九宮格下緣,接著突塞一顆 155 公里外角偏高速球,打者沒上當追打,但這球彷彿是為了決勝球而佈局!
第四球,千賀在指叉與速球的終極選擇中,選了後者,有前一球的外角視覺感,這球壓右打者內角極限,似乎更顯棘手。配球單純但進壘點細膩,讓 Davis 反應不及遭三振。
投手要贏,隊友火力不可或缺,北極熊砲手 Peter Alonso 領軍,團隊三轟齊發,不到四局就把曾投出無安打比賽且多次拿下十勝的 Sean Manaea 打退場,最終以 9 比 4 勝出,千賀摘下第三勝。
千賀主投五局,包含上述兩轟在內共失 4 分,三振與保送皆 4 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