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0. James Harden - 10 場
(場均上場 39.2 分鐘、場均罰球數 10.4)
T10. Allen Iverson - 10 場
(場均上場 45.9 分鐘、場均罰球數 12.1)
但就如同海洋是由無數涓滴細流所匯聚而成,比賽結果也是由一次次攻防所堆砌而得;致勝的不只是那顆關鍵三分、也不只是 James Harden 於進攻端予取予求的史詩級得分饗宴。除了他以外,其他球員的優秀發揮也十分關鍵,在此先從基礎數據進行初步剖析。
Tyrese Maxey 於末節剩下 32.7 秒時關鍵抄截並快攻得手,他今晚 24 投 10 中拿下 26 分 4 抄截,更取得全隊最高的 +12 正負值。Paul Reed 在末節剩下 5.6 秒時之關鍵抄截使 Celtics 寶貴的進攻機會化為烏有,讀秒階段四次罰球全數命中對於小分差比賽至關重要;此外擔任先發中鋒的他全場搶下了包含 4 顆進攻籃板在內的 13 籃板、得分也成功上雙,在 Joel Embiid 回歸以前 Paul Reed 在禁區還須承擔繁重的護框任務。
從替補出發的 De’Anthony Melton 前五次三分出手全數命中、全場拿下 17 分,他的三分準心幫助球隊咬住比分、使 Celtics 並未打出一波流讓比賽於中段便失去懸念。PJ Tucker 上場近 37 分鐘沒有任何出手,但拚出兩顆進攻籃板與兩次抄截,於防守端的指揮居功厥偉。
不可忽略的是,首輪表現最佳的 Tobias Harris 持續穩定發揮,不僅上場 41 分鐘 36 秒為全隊之最,更以 16 投 8 中拿下 18 分,實屬不易。
最後,當然得來細數本場比賽雙方所創造的各項紀錄。首先,James Harden 在本場比賽進行 4 分 19 秒時憑藉一顆三分球使得分來到十二分,這是他整個 NBA 生涯(包含例行賽與季後賽) 得分達到雙位數歷時最短的一次、同時也是生涯第二次在開場五分鐘內就拿下 12 分。
其次,Celtics 首節團隊投籃 20 投 17 中,85% 的命中率為近二十五年來第三高的 NBA 季後賽首節命中率。而 Jayson Tatum 於上半場拿下 26 分更是 Celtics 隊史自 2010 Finals 第二戰 Ray Allen 上半場繳出 27 分以來的最高紀錄(該戰 Celtics 獲勝、但系列賽以 3-4 負於 Lakers)。
再者,本場比賽雙方投籃狀態俱佳,76ers 全場 85 投 45 中(50.6%)、三分球 38 投 17 中(44.7%),Celtics 全場 75 投 44 中(58.7%)、三分球 26 投 10 中(38.5%)。自 NBA 於 1954~55 賽季啟用 shot clock(投籃計時器) 以來,包含例行賽與季後賽有二十三支球隊繳出 55% 以上之團隊命中率與十次以下的犯規數,這些球隊全數獲勝;本場的 Celtics 是第二十四支,卻苦吞敗仗。
此外,P.J. Tucker 本場上場 36 分鐘 36 秒、沒有任何一次運動戰投籃出手與罰球出手,是 NBA 自 1954~55 賽季啟用 shot clock 以來季後賽上場時間最久但沒有任何出手的球員。
不僅如此,James Harden 前一次拿下季後賽 45 分是於 2015 年 Western Conference Finals 第四戰,與本戰距離長達 7 年又 341 天,是單一球員於 NBA 季後賽獲得兩次單場得分 45+ 表現間隔時長最久的球員。
或許是因為如此,在 James Harden 本場以出色表現率隊取勝後,許多球評與球迷以「Rockets Harden、Houston Harden、夢回巔峰時期哈登」來讚頌之,但筆者不甚認同。
Houston Rockets 時期的 James Harden 的確是近代 NBA 最具代表性的得分手,因此看到他以大量得分率隊贏球時,與過去飆分如家常便飯之盛況有所連結實乃人之常情。然而,NBA 歷史有許多得分好手,雖蟬聯三座得分王者實屬稀有,但 James Harden 真正不同凡響之處在於他是 Daryl Morey 「魔球理論」之貫徹執行者、是將三分與切入極大化並捨棄中距離打法發揚光大的劃時代球星。
可是,本場面對 Celtics 的比賽,James Harden 卻大量以中距離作為進攻手段、與過去得分王時期的他有顯著差異,或許用 Rockets Harden 或 Houston Harden 描述他今晚的表現在某些層面來說未必適妥。當然,在球隊贏球興奮之餘,也毋須如此較真;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只要與過去能有幾分相似、便足以無限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