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5/09

紐約洋基隊季初戰報:18勝17敗美聯東區墊底,哪些人該為洋基的失敗負責?

的確,美聯東區球隊如此強勢,是許多人始料未及的:按照本季開打至今的勝率,若換算成整季,美東將有四支球隊能拿95勝以上。然而,這依舊無法替目前美東墊底的洋基隊開脫:縱使18勝17敗看起來不算太爛,但顯然仍是讓人非常失望的表現。

作者:JK47
此文作者尚未審核通過成為本站作者群

自上次奪冠的2009年後,洋基球迷年復一年的任務,便是持續替球隊的失利找各種原因;若找不出有說服力的理由,就四處找替罪羊。年復一年,我們都看到有些人總是將洋基失勢,歸因於傷病及運氣 — 很顯然,自2009年奪冠後,這支球隊的運氣沒有好過。年復一年,都有許多球迷將洋基被其它隊伍掃出季後賽的責任,歸咎於Joe Girardi、以及新任總教練兼替罪羊Aaron Boone身上。年復一年,洋基迷都在抱怨高層未給予充沛的補強資源,即便他們每季的團隊薪資,都還是至少高於其它25隊。現在又說是Aaron Hicks、Isiah Kiner-Falefa這幫人殘害了球隊。

無論這些歸因有多少道理,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 — 在現任總管Brian Cashman領軍下,洋基已經13年無緣世界大賽、21世紀後只拿一冠。誠然,條紋軍團多數時間仍是一支優秀球隊,但相較於世仇紅襪近20年四冠、同區的光芒便宜很多但近年戰績完全不輸、或過去幾次季後賽,屢屢將洋基掃地出門的超級強權太空人......都說明Cashman已經很久未能打造出高效率的強權。洋基迷可以繼續責怪IKF、Hicks、Josh Donaldson這些效率確實欠佳的球員;也當然可以繼續挑剔Boone的調度缺陷;甚至抱怨美聯東區太難混...但這都無法改變洋基的命運。

請繼續往下閱讀

毫無疑問,洋基隊2023年的開季表現頗讓人失望。如同我在季前的美聯東區分析所提,靠著逼近三億美金的團隊薪資加持,簽回上季MVP得主Aaron Judge、又簽下王牌級先發Carlos Rodon,使洋基隊不意外地被各家預測系統,看好再次成為美聯東區霸主。兩個進階數據網站FanGraphs、Baseball Prospectus,季前皆預估洋基有超過80%機率於美東封王。但開季打完大約前35場比賽、球季過了五分之一後,以下是美東五隊目前的戰績,以及更新後的進季後賽機率:

FanGraphs網站預測 (截至5/8日)

美東排名 戰績 預測勝場數 進季後賽機率 奪冠機率
光芒 28勝7敗 97.1 97.8% 13.1%
金鶯 22勝12敗 82.6 31.6% 0.7%
藍鳥 21勝14敗 89.4 77.7% 6.1%
紅襪 21勝15敗 83.3 37.2% 1.3%
洋基 18勝17敗 86.7 61.4% 4.4%

有鑑於洋基、金鶯之間勝差還不超過五場,加上預測系統本來就更看好洋基、藍鳥,而非紅襪及金鶯的戰力,因此前兩隊目前仍佔一些優勢。但開季前,洋基的分區封王率高達42.7%、晉級季後賽機率82.1%,與當前數據相比(7%、61.4%)仍是不可同日而語。尤其光芒隊眼下如此強勢,洋基想逆轉目前十場勝差、同時擠下其他隊拿分區冠軍,機率上似乎已是微乎其微。甚至,考量到預測系統可能尚未對年輕新秀充斥、球員培養體系不俗的金鶯隊,進行評估方面的重大調整,很多人或許還會認為,洋基的情況比數據呈現的悲觀。

請繼續往下閱讀

誠然,即便我在開季前就提到美東戰力堅強,但強成這樣,恐怕仍是不少人始料未及。本季前六支拿下21勝的隊伍,有四支來自美東。分區老四的紅襪隊,勝率放到其它兩個分區都是第一。洋基戰績最糟,但放到國聯東區或美聯中區,甚至都能排到老二。美東是眼下唯一沒有勝少敗多球隊的分區,反觀美中、國東,都僅有一隊勝多敗少。如果季後賽今天開打,美聯三張外卡將全由美東隊伍包辦,不僅如此,光芒還是MLB第一種子。

然而,對那些支持或看好洋基的人來說,這依舊無法替墊底的條紋軍開脫:縱使18勝17敗可能不算太爛,但顯然還是很讓人失望的表現。那麼,洋基開季如此低迷,哪些人的責任最大?以下我們將野手、投手拆分,進而分別檢視:

野手部門 — 打擊低迷、傷兵滿營,只剩守備能說嘴

0.228/0.298/0.378 — 這並非某位守備組選手的成績,而是洋基今年「整隊」的進攻三圍......當然,球季才剛過去五分之一,之後仍有充裕時間挽回頹勢。但對一支志在奪冠、去年拿下99勝還大肆補強的球團,拿出這種表現真的別怪球迷不賞臉。更別提洋基隊還身處火力四射的美東:即使暫且不提光芒打出宇宙等級、堪稱史上最佳開季表現之一的0.277/0.349/0.523、進攻產值144wRC+;紅襪、金鶯和藍鳥,也分別繳出116、114、109wRC+打擊成績,分居MLB第四、第五、第八。洋基?88wRC+,排聯盟第23,夾在馬林魚與白襪兩支弱隊之間。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