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n Iverson已經於2011年高掛球衫退役,但其在1996年菜鳥至2000年顛峰、直到2010年生涯末期仍累積諸多成就,包括2001年MVP、11屆NBA全明星、三屆聯盟第一隊與第二隊、一次聯盟第三隊,以及四屆得分王、三屆抄捷王、NBA 75大球星之一等,別說是在台灣辦見面會,若是美國這端一樣會萬人空巷、吸引廣大球迷朝聖。其中最大差異,是你要怎麼讓這樣一位大明星發揮魅力,即便他既不運球也不灌籃,更沒有什麼歌舞表演下,滿足現場觀眾呢?
Allen Iverson辦粉絲會別說在台灣,辦在美國也是萬人空巷,他是當代NBA傳奇人物。
根據報導,報名參加活動的球迷抱怨,沒看到Allen Iverson的招牌運球,拿份贈品還要繞一大圈且衣服沒有尺寸分別,買票進場沒有座位,買便宜票的球迷鑽下來等。這顯然跟Allen Iverson沒有關係,而是主辦單位沒有盡責導致,對他來說就是到某一個國家,和那裡的粉絲互動就可收錢而已,至於對方怎麼規劃應該從頭到尾都不知道。有人將這次事件和Michael Jordan 2004年台北「The Show」相提並論,那一回活動在世貿二館舉行,前後約28分鐘Michael Jordan露臉不到兩分鐘,現場千餘名球迷氣炸罵翻。
我拿自己在美國參加粉絲會的例子,主要是退休名人的公關活動在美國行之有年,經驗不算少。至今,我還沒參加過哪一場是如此走調、讓人痛罵詐騙的活動。說穿了!既然是退休我們不必期待他們需要重新鍛鍊體能,或者展現親和力下場跟大家玩團康遊戲,只需要真誠應對、表現自己即可。舉例來說,在NBA堪稱傳奇的湖人隊中鋒Kareem Abdul-Jabbar幾年前宣傳他的新書,為吸引買氣連鎖書店Barnes & Noble在全美各處開多場見面會,最終是賓主盡歡、沒人抱怨。
參加Kareem Abdul-Jabbar的簽書會不期待他飛身灌籃,只要跟本人講兩句話、拿簽名就滿足了!
活動模式很簡單,現場開放100人左右入場,年齡已過七旬的他不必表演天勾或灌籃,也無須穿著球衣裝樣子。時間一到,他就坐在台前回答粉絲們的問題,之後和大家交代一下退役後的生活,以及對今日NBA籃球、洛杉磯湖人隊的想法。對我來說,能在咫尺距離看到這樣一位名人已心滿意足,真的沒其他要求了!最後的重頭戲,就是所有粉絲列隊參加30秒互動,你可以請Kareem Abdul-Jabbar在書上簽名和合照,也能贈送你想給偶像的小禮物或說心理面的話,整個過程平和盡興。
這類見面會在美國每年應有上千、上萬場,若一次有達數百人的話,就將節目改成簽名會,同樣地每個人瓜分到的時間可能僅10秒,偶像名人就是埋首簽名、偶爾抬頭和粉絲自拍一下而已。假設主辦單位想把規模再擴大一點、多收錢的話,就乾脆轉變成拍照會,工作人員編制約四人一組,兩人負責管控現場人流,另一人幫粉絲拿手機、按快門,主角就是坐在一張高腳椅(看起來像站著)上微笑,輪到你時遞手機、湊上去合影就離開即可,這應該是多數粉絲期待的收穫。Allen Iverson的事件可讓相關公司借鏡,別搞到最後不歡而散,還讓粉絲誤會偶像騙錢,那誤會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