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公牛球迷交流可加入【公牛球迷討論社團】
更多好文請到全新【AhUtopian的運動雜談】
如果想要點法律跟商業合作的討論請到【四葉有魚-余宗鳴律師】
在 5/14 這天,夢想家不只是自己晉級季後賽,更是打破了許多人對於林書豪率領鋼鐵人、進一步完成童話故事般劇本的夢想,也由於麥卡洛事實上造成林書豪在這場終局之戰缺席,引起很多的爭議、甚至可以說是反向背負了林書豪迷夢想破碎的能量釋放。
打進季後賽將會對上聯盟例行賽霸主新北國王,在熱身賽時兩隊的評價跟如今的排名可以說是剛好顛倒,而麥卡洛作為前國王球員、楊敬敏作為前夢想家球員、許皓程作為夢想家前總教練、還有林書緯作為林書豪的弟弟,都有許多的話題性。
一、例行賽回顧
我想用三個時間點來區分本季夢想家,第一個是朱利爾斯總教練辭職、第二個是找來麥卡洛,第三個是林書豪加入鋼鐵人。
第一個時間點:體系的起跑點被追上
這個時間點之所以重要,總結說起來,我會認為是夢想家過去靠體系拉開的戰力基礎被各隊趕上,以 PLG 的各隊來說,除了富邦勇士,領航猿第二季拆掉本來的璞園體系,而攻城獅、新北國王跟鋼鐵人都是新成立的球隊,所以夢想家能夠單憑自己已經建立起體系、而勇士之外的其他隊還沒完整建立這樣的差別,就成為很有競爭力的球隊。
但是當其他隊逐漸建立體系後,體系跟體系間和球員的契合度、球員的個人球技、教練對於補強球員融入使用的狀況就成了可以比較的狀況;而在這個前提上,朱總體系上的一些取捨,對於新補強的本土球員、像是盧冠良跟周柏臣的無法善用,還有傷兵跟洋將問題,逐漸被凸顯出來。
第二個時間點:新教練對於球隊的想像
重要球員的更替,代表著教練對於球隊未來走向的看法,卡拉曼是賴柏霖接任之後十天左右到來,但這到底是因為朱總還是賴總的需求下的決定,還比較難判斷,而夢想家找來麥卡洛則應該就完全是賴總跟制服組共同的結論。
麥卡洛是個很不朱總風格的球員,而簽下複數年合約、以及決定捨棄波因特留用他,算是賴總跟制服組共議後的一個大破大立-沿用波因特,就比較看守跟過渡性質,天花板有限但球迷也不會額外地要求賴總,但轉用高疑慮、高風險也高報酬的麥卡洛,就是非常大膽的一個路線。
第三個時間點:林書豪加入鋼鐵人的追趕壓力
當攻城獅季中呈現疲態後,本來夢想家應該認為自己好整以暇、按部就班調整就可以進入季後賽,但林書豪加入鋼鐵人並且在初期整合完成、戰力效應超過許多人的預期後,夢想家感受到非常龐大、可能打不進季後賽的壓力。
如果夢想家在洋將大限,能預測到林書豪帶給鋼鐵人的效應有那麼大,會不會做成那麼大膽、丟掉波因特的決定?結論上來說,夢想家打進季後賽、而麥卡洛跟卡拉曼也帶給了很多夢想家新的元素,讓夢想家更難以掌握。
二、季後賽看點
1、對戰概況
夢想家對上國王對戰成績 3 勝 5 敗,但其中兩勝是在國王使用單洋將的時候取得,如果說國王雙洋將在陣時戰力是明顯高於夢想家的,我想是肯定的;然而,季後賽是一個系列賽,傷病、禁賽乃至於球員近況的短期調度,都是系列賽不同於例行賽,會立即重複反應在同個對戰組合的。
國王只有雙洋將、而且這雙洋將都是開季迄今一直在使用的這件事情,固然反應了洋將本身的穩定跟好用,但季後賽四強當中,恰恰好只有夢想家的洋將在季中有過大變動,而且麥卡洛的狀況,也因為都還在找尋球感,一場跟一場相比更是都有很大的不同,
也就是說,相較於國王,夢想家更能夠在相對未知的情況,透過不同的陣容搭配不停地向國王出牌,特別是透過洋將搭配。
2、被忽視的崛起角色
此外,夢想家有一張被忽視的王牌,盧冠良。
他在朱總在任出賽的 13 場比賽只拿下 51 分,而他在後續賴總執教的 26 場出賽、平均是 9.4 分,看起來也不怎樣?等等,比較基準我們要拿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