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關於孩童、青少年的肌力與體能訓練

體育課是全青少年與兒童的必修課表,但是除卻學校體系的課,在兒童與青少年時期遠需要更多運動,那麼運動課表的設計該著重在重訓?心肺適能?讓我們看文章來了解一下吧!

「孩童跟成人的體能訓練是否不同?」

請繼續往下閱讀

「年紀太小,不合適重訓、肌力訓練?」

近期接觸蠻多的小選手,從國小到高中都有,所以回去複習了一下關於孩童、青少年的肌力與體能訓練,並找到一個很清楚的圖表,探討「在不同年齡層時,應該著重在哪些訓練及能力」,也回答了幾個常見的迷思,例如重訓會長不高、從小就應該要操體能等。

請繼續往下閱讀

1.實足年齡(Chronological age)/年齡層(Age Periods)

實足年齡指的是自生日以後多久的時間,即實際年齡。我們會將不同年齡分成不同階段,包括兒童期(Childhood)、青少年期(Adolescence)、成年期(Adulthood)。

請繼續往下閱讀

2. 生長速率(Growth rate)/成熟狀態(Maturational status)

然而,實足年齡不全然代表「生理的發展狀態」,有些孩童就是發展得比較早,例如國中就長到最高的身高等,因此也可以根據「骨齡」、「每年的長高速率」、「父母身高」、「性徵出現與否(胸部、毛髮、月經等)」,來判斷孩童目前的發展階段。PHV(Peak height velocity)即代表長高最快的時候,Adolescent Spurt也代表著青少年期生長最迅速的時候。

3. 訓練的適應性(Training adaptation)

大約以青春期(Puberty)為做區分,青春期以前的孩童在「神經性的適應(neural adaptation)」改變較顯著而在青春期開始後,神經性的適應會逐漸下降,轉由「賀爾蒙及結構適應(Hormonal/Structural adaptation)」較為明顯。也因此,在青春期前,應著重「動作控制(Motor control)、基礎動作技能(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等」項目,因為它們非常倚賴大腦跟神經的改變,而「肌肥大(Hypertrophy)」需要賀爾蒙的作用、肌纖維的生長,會在青春期開始以後,更能事半功倍。

4. 運動能力、素質(Physical qualities)

包括肌力(Strength)、專項運動技術(Sport-specific skills)、Power(爆發力)等各種能力,若能在不同年齡層時,分配「不同比例的時間」或「著重在不同能力」,可能讓運動員能發展得更好。

重點整理:

*雖然圖表中建議不同年齡下,應著重在特定的能力上,但在不同時期下,「每個能力都可以訓練的」,並非「只訓練哪個能力或項目」,應該說是時間的分配跟比重稍有差異。

「肌力」對每個發展階段都很重要,已證實不管哪個年紀,進行適當的肌力訓練對發展是有幫助的。

「心肺耐力」並非青少年期要強調的能力,在沒有肌力的基礎下,大量操體能或有氧能力,反而可能增加孩童骨折、受傷的機率。

*在身體發展最快速時,會因為四肢的長度迅速改變,而導致運動表現、動作控制能力下降,因為需要重新適應「較大的身體」,稱為Adolescent awkwardness。

*這個圖表是為了「長期的運動員發展」,並不太適用於追求短期的成效或運動表現。

*「叫學生跑操場、操體能」是最容易的指令,相對來說,要教孩童學習蹲、丟藥球、伏地挺身等肌力訓練,需要更多的時間跟心力,但為了更長期的發展,在孩童或青少年期建立「基礎的肌力、動作能力」是更為重要的。

 

 

參考文獻:

Lloyd, Rhodri S. PhD, CSCS*D1; Oliver, Jon L. PhD2 The Youth Physical Development Mode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 June 2012 - Volume 34 - Issue 3 - p 61-72

 

 

 

『​希望透過所學,將運動醫學、運動科學、運動訓練等知識,用最簡單的語言分享給需要的人』

–陳曉謙 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IGYoutube部落格網路掛號

 

#youth #training #growthrate #athlete #conditioning #strength #power #adolescent #hypertrophy #athletic #sports #injury #exercise #NSCA #CSCS #孩童 #青少年 #肌力 #體能 #訓練 #爆發力 #速度 #運動員 #選手 #受傷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