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5/24

本季回歸王牌身手!暫居聯盟雙冠王的江少慶

富邦悍將王牌江少慶目前暫居聯盟防禦率王跟三振王,本季回歸王牌身手,開季投球表現比上季內容好很多,目前先發7場,拿下1勝3敗,防禦率1.62,WHIP 0.97,ERA+高達220.4,是目前本土先發表現最好的投手,本篇來聊聊江少慶開季的表現跟上季不一樣的地方 !

fb - 吳稷翟

他的成績是問天狀態

富邦悍將王牌江少慶目前暫居聯盟防禦率王跟三振王,本季回歸王牌身手,開季投球表現比上季內容好很多,目前先發7場,拿下1勝3敗,防禦率1.62,WHIP 0.97,ERA+高達220.4,是目前本土先發表現最好的投手,本篇來聊聊江少慶開季的表現跟上季不一樣的地方 !

本季回歸王牌身手的江少慶(圖片來源:運動視界圖輯)
請繼續往下閱讀

江少慶目前先發7場,拿下1勝3敗,防禦率1.62,WHIP 0.97,ERA+220.4,暫居聯盟防禦率王跟三振王,跟上季成績比較,開季以來的表現已經符合球迷跟外界的期待,接下來就以幾個層面,聊聊江少慶為何變成聯盟頂尖的本土先發!

延伸閱讀:曾被譽為王建民接班人!富邦悍將王牌江少慶

  IP H/9 K/9 BB/9 ERA WHIP ERA+
2022 120.2 10.52 6.34 2.83 4.70 1.48 71.2
2023 44.1 5.89 10.15 2.84 1.62 0.97 220.4

 

改善首局不穩問題

  IP H/9 K/9 BB/9 ERA WHIP
2022 22.0 13.09 5.73 4.50 7.77 1.96
2023 7.0 2.57 9.00 2.57 0.00 0.57

去年江少慶在首局投球容易出現不穩,首局防禦率高達7.77,最大問題是被安打率跟保送率高等問題,去年首局被打擊率.356,首局保送率高(BB/9值4.50),的確江少慶在去年首局容易不穩,出現被安打跟控球不穩等問題,導致首局容易失分。

今年開季以來,江少慶改善首局爆的老毛病,今年首局防禦率0.00,WHIP 0.57,被安打率低(H/9值2.57),三振能力有展現出來(K/9值9.00),控球變穩定(BB/9值2.57),被打擊率僅.087;今年反而是經過第二輪被打擊率變高,但第四局跟第五局被打擊率分別為.222及.250,整體被打擊率僅.188,今年被打擊率明顯偏低,也是江少慶能夠暫居防禦率王的原因之一。

請繼續往下閱讀
江少慶改善首局爆(圖片來源:運動視界圖輯)

 

化身壘包精算師?

  Whiff% Contact% GB% LD% FB% LOB% BABIP
2022 18.7 81.3 48.0 14.4 29.9 60.5 0.346
2023 23.5 76.5 45.8 15.0 28.0 85.2 0.272

今年江少慶整體數據比去年好,揮空率更高23.5%(去年:18.7%),滾地球、平飛球跟飛球比率都跟去年差不多,但明顯看出LOB%跟BABIP更出色,今年LOB%高達85.2%,BABIP.272,代表今年危機處理不錯,跟球威展現不錯,不易被擊出安打。

 

請繼續往下閱讀
  IP H/9 K/9 BB/9 BABIP AVG ERA WHIP
壘上無人 25.0 7.56 11.16 2.16 0.323 0.219 0.00 1.08
得點圈有人 10.2 5.06 8.44 5.06 0.192 0.162 6.75 1.13

攤開江少慶壘上無人跟得點圈有人的成績,得點圈有人防禦率是偏高的6.75,但得點圈有人時,被打擊率僅.162(壘上無人打擊率.219),推測江少慶得點圈有人,防禦率會偏高的原因,是保送率太高(BB/9值5.06)。

今年很多人有在討論江少慶化身壘包精算師,但他面對得點圈有人LOB%/43.1%,江少慶展現殘壘率反而沒有很高,主要是今年被打擊率偏低,所以減少讓對手上壘的機會。

江少慶本季被打擊率偏低(圖片來源:運動視界圖輯)

 

搖身變成聯盟的三振王

今年江少慶展現出不錯的三振能力(K/9值10.15),去年K/9值5.73,觀察他的好壞球比率跟去年差不多,揮空率今年比較高(今年:23.5%/去年:18.7%),主要因為他今年均速有回來,另一方面是進壘點,讓他今年三振率高,並且聯盟打者面對他的球路不易攻擊。

今年開季江少慶的表現,回歸像2019年12強扛起王牌的表現,期待他可以維持現在的投球內容,可以挑戰三冠王,甚至挑戰年度MVP。

目前暫居聯盟三振王的江少慶(圖片來源:運動視界圖輯)

 

中職球員分析

經典賽症候群?吉力吉撈鞏冠開季低迷的打擊

中華職棒4月打擊MVP!劉基鴻本季打擊大進化!

台灣大賽MVP上季表現不理想!淺談去年詹子賢的打擊策略

富邦悍將內野新希望!自培出身的劉俊豪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