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寫這篇「練習,拉近了我與天才的距離:王牌左投和田毅的野球魂」讀後心得感的前幾天,42歲的日本職棒軟體鷹隊的左投和田毅5月17日在山形市繳出先發主投6局用了81球,被擊出3支安打掉1分的優質先發,防禦率下降到2.92,4次三振與1個保送,率領軟銀10比1大勝東北樂天,和田毅奪下生涯第153勝;日本職棒最年長出賽勝投記錄由前中日龍隊「山本昌」投手以49歲又25天保持,和田毅如果要打破這個紀錄還要再續投七年,可想而知這個紀錄的難度有多高了。
1981年2月21日出生於日本愛知縣江南市的和田毅從小受到大學時期曾參與棒球隊父親的影響,從就讀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接觸棒球這項運動;就讀島根縣濱田高中時就已經是球隊的王牌投手,曾在高二、高三兩度參與夏季甲子園的賽事,更在高三夏季率隊打進全日本高中的前八強。高中畢業後和田毅選擇進入早稻田大學就讀;和田毅速球均速落在127km/h上下,在大學時期遇到了早稻田大學第一位「學生教練」土橋,土橋在第一次看過和田毅的投球後說出「我覺得你的球速還能更快,只要調整一下投球姿勢,投出140km/h的球應該不是問題」;對投手來說要徹底改變投球姿勢是一件很大的賭注,如果改的不好,可能導致身體的受傷機率,所以大部分投手不太可能在這個時候進行大規模的姿勢改造;和田毅曾經說過他的優點就是「自己不比其他人優秀」,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不做任何改變的話,也贏不了其他競爭的投手,索性接受土橋的建議,開始了投球姿勢的改造。
「2003年加入當時隊名還是福岡大榮鷹隊,第一年就拿下14勝5敗的好成績」
兩個月過去,和田毅的速球果然來到了當初設定140km/h的目標,和田毅回憶起當時如果他原本就是可以投出137km/h的投手,恐怕很難採納土橋的建議,正因為他體認到「自己有許多不足之處」才會將土橋的話聽進去,也因為大學這次的經歷,大大改變了和田毅日後的棒球人生;既然不擔心失去什麼,就把「能夠坦然接受別人建議」當作自己的武器吧。
圖片來源:時報出版提供
2003年洋聯新人王;2010年、2016年洋聯勝投王;2016年洋聯勝率王;2010年洋聯最佳十人;2010年洋聯年度MVP。2003年與杉內俊哉、新垣渚、齊藤和巳並稱為軟銀四本柱,幫助球隊在2003年拿下「日本一」。
過了20年後和田毅可以在2023年還可以以先發投手之姿拿下生涯153勝,主要來自他不斷的要求自己對於「練習」的進化,和田毅認為好的練習可以用「目的 x 習慣」這個公式來表示,少了「目的」或「習慣」都是一樣的,練習的效果都會大打折扣;所以和田毅在進行每天練習的時候都會配合想要達到的「目的」而調整內容,例如重量訓練是為了鍛鍊身體機能所做的練習、牛棚練投則是為了提升投球技術的練習...等等。不論是哪一種的練習,背後都有相同的重點「我們應該時刻不忘自己是抱持著要達到什麼目的來執行這項練習」,因此就算是單調的練習,如果是沒有目的或是漫不經心的態度去做,很難期待能夠得到想要的效果。和田毅在不斷要求自己累積練習經驗的過程中,和其他天才型的選手相比,歷經了不少失敗的體悟,也正因此和田毅擁有可以治療這些問題的處方籤,在後輩遇到有關於投球動作問題的時候,可以輕易的從自己的處方籤中找出對症下藥的方式來回覆
書中還特別收錄同為松坂世代的館山昌平的對談,館山昌平當時身份是日本職棒東北樂天金鷲隊二軍投手教練,文中有一段提到館山昌平身為教練身份怎麼看待「練習」這件事情,館山昌平表示現今樂天金鷲對於數據資料的軟硬體非常完整,無論是影像資料還是由棒球動態追蹤系統和Rapsodo所測得的數據,身為教練的他都可以隨時透過手機確認,透過科學化的數據分析加上過往經驗的輔助,可以更客觀的角度來對理論加以確認,讓「練習」這件事情變得更有效果;館山昌平還笑說「如果當年他還是球員時期就有這些科學化的儀器,職業的成績應該會更好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