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一段漫長且起伏的旅程後,領航猿總算在第一季後再次闖進了季後賽,且相較第一季,領航猿這次的晉級更具象徵性。畢竟這一季他們可是紮紮實實的靠著本土與團隊戰力闖進了季後賽,只可惜上半季各個生龍活虎的本土球員,到了下半季卻沒人有辦法接管戰局,連出手的信心都消失了,這糾結的心境就這麼延續到了下半季,更甚至蔓延到了季後賽的戰場...
Q1 火燙的開局其實是隱憂
領航猿的兩位洋將 J.Ayres 與 J.Washburn 在開局就展現出季後賽該有的企圖心,J.Ayres 三分球三投全中,J.Washburn 也在第一節拿下 7 分,讓領航猿打出很不錯的開局。然而在這火燙的開局背後,其實有著足以改變整場戰局的隱憂,那就是出手的信心程度。領航猿在第一節得到的 21 分有 19 分來自於洋將,另外那兩分還是來自於外籍生丁恩迪。先發的白曜誠與李家慷打了近乎 10 分鐘的上場時間,卻只有各一次的出手,而且都是逼不得已的出手。本土先發中比較敢打的就只有黃泓瀚,他在四分鐘的上場時間便出手了兩次,雖然都沒有進但起碼是正確的出手選擇。而兩位年輕後衛很明顯還在試著適應季後賽的緊張氛圍。在這樣的現象下,我們便很清楚可以知道第二節將會有火力銜接的問題。
Q2 比賽的轉捩點
也如同 I.Caminos 在賽後提到的,第二節是這場比賽的轉捩點,起碼就數據上來看是這樣的。從洋將第一節末段開始下場休息,到第二節後段的這一段時間,領航猿的本土無法接手得分的重任,除了出手沒信心之外,跑位太過於死板也是老問題。第二節的這段期間,領航猿所有的高位戰術都是在拖時間,沒有實際的威脅性,一來是球員只是照著習慣的方式跑,問題是對手也習慣了這樣的跑位,只需要整場跟你一起演習跑位即可。再來本土球員就算跑出了一定程度的空檔,也還是不敢出手。有意思的是第二節的第一次進攻,領航猿其實執行得相當成功,從下動圖可以看到勇士早就準備要應對張鎮衙的電梯戰術,沒想到白曜誠在勇士焦點全部放在張鎮衙的時候突然切入並打亂對手防線,並且最後給了盧峻翔一個籃下沒有協防者的得分機會。
進攻當機之外,領航猿在第二節也給了對手相當多的得分空檔。先前在季後賽戰前分析的文章中有提到,領航猿會需要選擇是否要放勇士外線,而他們的確給了曾祥鈞相當多的空檔,而曾祥鈞也都很爭氣地都把握住了,第二節他就拿下七分,且四投三中。站在賽前策略的角度,這樣的空檔其實還可以接受,相較於 I.Zaytsev 與 M.Singletary,曾祥鈞與張宗憲確實是相對可以放投的對象。不過這兩人今天的手感都很好。
Q3 派出黃泓瀚找回正確的節奏
領航猿在第三節很明顯地有把防守強度拉回來,整節只讓勇士得到 14 分,且從這一節開始張宗憲的進攻開始急躁粗心。而領航猿則有把分差慢慢拉近,而且這一節本土有人跳出,那就是改打控球的黃泓瀚。其實這一整季黃泓瀚都比較少擔任控球的角色,儘管我們都知道他有這能力。但在這一場比賽,領航猿確實靠著黃泓瀚的節奏掌控,找到了不少上半場沒有的機會。同樣是面對到區域,領航猿幾位較年輕的後衛們在上半場都無法為球隊製造機會。而在黃泓瀚控球下,便有一次突如其來的 tip pass 給到上中的 J.Washburn。另外主打控球的黃泓瀚在第三節也有多次低位單打,這是對手相對沒預料到的狀況,也因此在第三節創造出不少空檔,這些空檔也都不再仰賴自洋將,盧峻翔也有在這一節得到 6 分,另外命中這一場比賽 10 投僅 1 中的那一顆三分。
Q4 M.Singletary 千百種接管戰局的方式
到了第四節,領航猿都一度將分差拉到 13 分左右,但隨後富邦勇士都能很成熟的再將分差拉開。筆者認為領航猿第四節的問題在於防守而非進攻,因為每當比分拉近時,富邦勇士能夠快速得分並甩開領航猿的幾波出手都是空檔。像是第四節才上場的賴廷恩,就曾幫助過勇士甩開對手,靠的是兩記空檔很大的三分,這一點施晉堯恐怕要付上很大的責任。而比賽末段富邦則是靠 M.Singletary 再次將對手甩開,讓我們再次見識到 M.Singletary 關鍵時刻的價值。不僅僅是一上場就能夠得到 8 分的效率,另外也曾製造一些衝突,與前段時間的小動作,這些裁判都沒有理會。對於與丁恩迪的衝突,筆者也相當不解的是為何避免衝突的丁恩迪逞罰會跟 M.Singletary 是一樣的?裁判這樣的標準是不是代表當下丁恩迪也推一下 M.Singletary 會比較公平?這樣的吹判真的有辦法避免後續衝突嗎?
中壢小跑車
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