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5/24

破除亞裔族群的刻板印象!海盜隊Connor Joe等三名球員以作為亞裔球員而自豪

在4月21日,Connor Joe、Mark Mathias 和 Robert Stephenson 在這天照 Mathias 的話就是「做亞裔族群的楷模」。這場比賽這三位亞裔美籍球員替匹茲堡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僅證明了華裔美國人在棒球界的影響力,放在所有運動同樣是如此。Joe、Mathias 和 Stephenson 只是本季大聯盟眾多亞裔美國人中的一小部分,其他還包括 Christian Yelich、Lars Nootbaar、Anthony Volpe、Travis d'Arnaud、Kolten Wong 和 Steven Kwan 等人。

Piliages Lin

Joe、Mathias 和 Stephenson 只是本季大聯盟眾多"華裔"美國人中的一小部分,其他還包括 Christian Yelich、Lars Nootbaar、Anthony Volpe... 應該是"亞裔"才對

在4月21日,Connor Joe、Mark Mathias 和 Robert Stephenson 在這天照 Mathias 的話就是「做亞裔族群的楷模」。

請繼續往下閱讀

身為華裔美國人的 Joe 單場上壘四次並跑回來兩分;同為華裔美國人的 Mathias 也貢獻了支兩分打點的一壘安打;而菲律賓裔美國人的 Stephenson 在第七局投出了無失分的完美表現,進帳了本季第三次的中繼成功。

這場比賽這三位亞裔美國球員穿披黑金戰袍、替匹茲堡 4-2 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場勝利不僅證明了華裔美國人在棒球界的影響力,放在所有運動同樣是如此。「我從未意識到的這件事情,但知道後真的很酷」,Joe說道。

Joe、Mathias 和 Stephenson 只是本季大聯盟眾多亞裔美國人中的一小部分,其他還包括 Christian Yelich、Lars Nootbaar、Anthony Volpe、Travis d'Arnaud、Kolten Wong 和 Steven Kwan 等人。

長久以來,華裔美國人在大聯盟球員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近年來,他們在棒球界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正如海盜隊這場比賽所展現的,同一支球隊中出現多位華裔美籍球員的情況越來越普遍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棒球界中的亞裔美國人並不多,所以能成為少數中的一份子是很特別的事情」,Mathias表示。

現今的亞裔球員能有如此的能見度相當難得,包含 Joe、Mathias 和 Stephenson 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沒有太多華裔美籍球星可以仰望。在灣區長大的 Stephenson,小時候除了看兩屆賽揚獎得主 Tim Lincecum(菲律賓裔美國人)外,就沒有其他的亞裔球星可以追隨了。

「我想像自己是一個每晚都打開電視看頻道四、聖地牙哥教士隊比賽的小孩」,Joe說。「如果我是一個亞裔的美國孩子,可以打開電視看到我的表現並受到鼓舞,因此有勇氣追逐棒球夢想,我會為此感到非常自豪」。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認為能讓孩子們看到我們是很棒的一件事,無論他們想參與哪種運動,他們都可以有個榜樣、並受到我們的啟發」,Stephenson 表示。「對他們來說,能有一個偶像值得仰望是非常酷的事情」。

亞裔美國人在大聯盟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956 年,當時 Bobby Balcena(菲律賓裔美國人)成為第一位亞裔美籍球員,為後來數十年無數的亞裔美國人鋪好了道路。

1983 年,Lenn Sakata(日裔美國人)成為第一位參與、並贏得世界大賽的亞裔美國人。2008年,Don Wakamatsu 成為大聯盟的第一位亞裔美籍的總教練。以及贏得多次賽揚獎的 Lincecum、贏得 MVP 的 Yelich 還是留下了本世紀兩個最難忘的季後賽時刻的 Dave Roberts 和 Travis Ishikawa(日裔美國人),亞裔美國人繼續在棒球界留下他們的紀錄。

對於 Joe 來說,作為第二代華裔美國人,他不僅因為成為棒球界少數的亞裔美國人而自豪,同時他也明白祖父母在移民美國時所做出的犧牲。

「因為他們的犧牲,我們現在才有這些機會。」,Joe表示。「感覺如果我不努力,或不讓我的家族、我的文化和背景以我為榮,那我就會白白浪費他們的辛苦耕耘。」

Joe、Mathias、Stephenson 和其他亞裔美國人在體育領域中的重要性不僅僅流於表面而已。

自從 19 世紀末亞洲移民開始來到美國以來,亞裔社區經歷了無數次的排外、孤立和歧視,這種歧視表現在政策、仇外心理和暴力等形式上。其中,「模範少數族裔」的迷思對亞裔社區產生了負面的影響。「模範少數族裔」的迷思限制了亞裔美國人能有多樣化的發展,這在很多方面都產生了很大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期望亞裔美國人只是去上學和找到好工作,而不是參與藝術或運動。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