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力在去年引退時還不知道這個迷因,是被訪問提到後他自己才找來看,他覺得網友的解讀很有創意,但他只是在休息室做「庫克蹲(Cook Squat)」,「我不會對隊友的火力支援有意見,也是有那種我掉了四、五分但隊友還是用火力支援我拿勝投的比賽,棒球就是如此,我反而喜歡低比分的比賽,即使我未必是贏球的一方,低比分代表投手表現很好,就算低比分輸球,也代表我在小比數的高張力下投的不錯,我相信只要一直維持好表現,長久下來成績就會是好的。」羅力說。
這樣從一點一滴開始累積的概念,也正是羅力整個中職生涯的寫照,當初他只是來台尋求一個機會,第一張合約只是在831大限前的週薪,他先過了第一關,得到留在台灣的機會,接著他就是專注在自己的狀況,羅力在台灣九年年資、十年歲月,從年輕投手跨越壯年到可稱為老將,技術端必須不斷調整,他沒辦法在2012年首度來台時、或者2015年重返中職時就去想個三五年後的事,「我知道中職很競爭,我不能有一大段低潮,我會先設定自己的目標,比如每五次先發要盡量幫球隊拿下三場勝利,只要有一場大量失分,下一場就要反彈等等,也許就是這樣三場、五場的目標設定,到最後我能完成百勝里程碑。」
羅力自知他原本就不是把球速飆到150公里以上的強力投手,也曾因為身體受傷讓原本就不特別突出的球速再度下降,在這段日子,他不只曾透過訓練機構「傳動棒球」的課程修正自己的姿勢,也會在來台灣多時的經驗後和捕手摸索出更合適的配球策略,他知道跳脫舒適圈,其一是先求讓自己的球速維持一定水準,這樣才能和他最主要的變化球種指叉球形成最合適的效果,其二則是隨著年紀增長,身體運用、投球策略、甚至心理都需要不斷「調整」,「我是願意嘗試新事物的人,每次走到瓶頸時,我會告訴自己『你應該要改變了』,我總會認為自己缺少什麼、或需要什麼,這樣的心態才會讓我一直進步。」
而這些調整,點滴之後的累積,淬煉成羅力在高掛球鞋後,留給台灣棒球圈一個偉大的典範。
棒球生涯到此落幕,羅力並不對於未能在大聯盟生存感到遺憾,而是認為這一趟來台灣的棒球人生,開拓了他的視野,讓他眼界更廣,「我在紐澤西長大,那裡很多人的想法很直接,就是想要去紐約挑戰,但當我在小聯盟、獨立聯盟挑戰時,我光是在美國的不同地方,就感受到不同的文化,來到台灣又是和美國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思維,棒球讓我看見不同的世界,也給我一種『生活未必只有單一方式』的思維,認識不同環境的人,或許我的想法、和別人的想法融合起來,會是更好的方式。」
對於在台灣的生涯,羅力用「Amazing」來形容,他認為自己當初不過是來台尋求一個機會,卻在台灣得到豐富的收穫,也得到許多台灣球迷的歡迎,「我無法不告訴自己用感恩的心面對這一切,一個外國人能在台灣發展這麼久,得到認同,甚至擁有退休儀式,我對此無比感激。」
或許,羅力的這些反應,正是他十年來能在台灣得到諸多支持的原因,而在他告別台灣棒球的時刻,所有到場致意的夥伴、所有在現場感動的球迷們,也正說明了羅力在台灣棒球圈締造的榜樣,對很多人來說,這都是不會被忘記的。
延伸閱讀:
《完美落幕:十年一見的傳奇,羅力的棒球之路》─ 是我們球員們辜負了葉君璋總教練,沒達到他對我們的期許
《完美落幕:十年一見的傳奇,羅力的棒球之路》─ 洪總將2020年球季失利的責任怪罪到我身上,讓我燃起了鬥志!
洋將要待九年真的很難?台灣棒球史上前十名的長壽洋將當年為何離開?
從選秀50輪蛻變百勝傳奇!羅力當年會來台全因前桃猿領隊的堅持?
【編輯 張正邦】
想參與更多運動議題討論?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
※ 歡迎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分享給您運動圈的故事、觀點、知識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