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一般人不太理解,但我們能在電視上看到的職業棒球選手們,通常都是萬中選一的存在,不管你在學生時期名氣多響亮,或甚至進入職業後曾經投出或打出亮眼的表現,只要你拿不出成績了,那一切都是枉然,也正是因為職業舞台的殘酷,才會讓台灣棒球場上出現過許多「流星」般的選手。
在20年前左右,旅美的風氣才剛開始盛行,也因為「王曹陳郭」的出現,讓台灣球員也能升上大聯盟的想法不再是夢想。
2001年底,有一位球員,緊跟在這四位傳奇之後前往美國職棒,成為台灣歷史上最年輕就和職棒球團簽約的學生球員,簽約金還高達140萬美元,可惜雖然有198公分高,和150公里以上球速的實力,他卻始終沒能站上大聯盟的舞台,就連回台灣發展後,繳出的成績都遠遠不符合第一指名的期待。
今天就讓我們來聽聽,羅錦龍的故事吧。
身高198公分的羅錦龍,其實從小就異於常人,就讀協進國小畢業時,已經有172公分高,曾經有人問他,是如何長高的,他的回答是,每天早餐吃牛肉湯,因為羅爸爸就是從幼稚園大班開始,帶著羅錦龍每天這樣吃,不知不覺就長這麼高了。
小學四年級開始打棒球的羅錦龍,原本其實對籃球更有興趣,畢竟在他的年代,灌籃高手正夯,加上喬丹開創公牛王朝,這兩者都深深影響到羅錦龍,他甚至常幻想自己是櫻木花道,希望能成為像他一樣的籃球高手。
不過,羅爸爸比較希望兒子走棒球這條路,小六時還送他去美國,參加道奇的棒球訓練營,也因為那次的經歷,有野茂英雄指導他投球、傳奇名捕Piazza還替他接補,讓羅錦龍對棒球的興趣大增,甚至開始有了「旅外」念頭。
從協進畢業後,羅錦龍進入建興國中,國一時沒有太多比賽機會,所以他還到台南棒球場擔任球僮,看著謝長亨、羅國璋、陳政賢、洋將賀亮德等人在場上奮戰,自己也逐漸變成獅隊的球迷。
到了國中畢業時,羅錦龍已經是身高194公分的巨人投手了,在投手丘上具備140公里的條件,自然也吸引眾多青棒隊伍關注,最終他選擇了高苑工商。
剛到高苑時,羅錦龍雖然有得天獨厚的身高優勢,但身體協調性僵硬的問題影響到了投球,讓他陷入蠻大一段低潮,當時總教練蔡啟生還怕他會繼續長高,積極尋找「偏方」,希望能讓他的身高原地踏步,否則怕影響到羅錦龍投球的未來性。
也因為高一表現普通,同期又有鄭錡鴻這位左手王牌可用,所以羅錦龍參加金龍旗時,只是在場邊替他記錄的,沒有拿到太多上場機會。
然而,蔡啟生總教練對於鄭錡鴻這位「小高一」實在太過倚賴,從高中聯賽一路投到金龍旗,導致鄭錡鴻在四強戰對南英時,出現了受傷的狀況,蔡總自己還因為跟裁判發生爭執,被驅逐出場,讓高苑的三連霸岌岌可危。
在鄭錡鴻臨時傷退後,羅錦龍被指派上場,當時教練告訴他,你是高一,投不好也是應該的,所以你就上場吧,羅錦龍聽了之後還真的放心不少,上場把剩下的局數吃完,也守住高苑的領先,帶領球隊以一分之差險勝南英。
冠軍戰面對台中高農(現已改名為興大附農),高苑在王牌鄭錡鴻無法先發的情況下,決定推出另一位小高一,也就是四強戰表現亮眼的羅錦龍掛帥,結果他前五局讓中農打線無安打,投完八局也只掉一分。
到第九局時,高苑已經以3比1領先,此時羅錦龍用球數也破百了,結果教練居然沒打算換投,繼續把羅錦龍留在場上,結果他後來挨轟導致戰局被扳平,最終是緊急換上林正豐止血,再靠著蘇建榮延長賽的再見安打,才驚險贏下勝利。
但不管怎麼樣,四強戰臨危授命中繼、冠軍賽又先發的羅錦龍,成為了高苑奪冠的MVP,他也靠著這次賽會一戰成名,成為國外球探的頭號目標。
2001年亞錦賽,是羅錦龍首次參與青棒層級的國際賽事,也是他生涯的最後一次,面對韓國、澳洲他都先發上陣,合計14局送出18K,僅僅丟掉1分責失,最快球速還來到149公里,對一位16歲的投手而言,這表現真的無懈可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