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6/01

【球爸筆記】中華職棒是時候該考慮施行洋將至少一投一野的限制了

中華成棒投手群實力一年不如一年,早已漸漸無法與世界級打者抗衡;但我們比較一下U18世界盃的投手表現,其實可以發現:至少在這個年齡層,我國的投手們仍位於世界頂尖之列...

作者:Arjin Yuan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我有兩點不同意,第一個,我不認為「土投不能用壞了馬上丟」這一點成立,我們社會對中華職棒的觀感是沒有觀感,球迷則是如果這樣丟可以拿總冠軍,他們不在乎。有在乎的話陽建福到現在不會沒有個引退儀式,梁如豪當年不會走的無聲無息。

第二個是這跟單一球季制基本無關,上一個「超級洋投在季末降臨(具體來說是八三一前)拯救球隊」的故事應該是要追溯到很久以前,自從中職開始打大聯盟邊緣人以後,超級洋投突然降臨的機率就變很低了,從2022年往前追溯五年,基本找不出什麼「因為超級洋投降臨,原本墊底的球隊直接翻身進季後賽」,即使是2020年的統一和樂天,那也是誰進總冠軍賽都不奇怪,結果也不會改變的狀況。

現在中職是4+1輪值,有1個還可以不在意勝敗,如果賽程必須有5人輪值,那就是另一回事。最後,中職去打了WBC,中職打者把來訪各國的強投打了一輪,然後王柏融一樣連個屁都打不出來,他個人的問題不用放大到全中職,從非大聯盟邊緣人來臺灣都是被一頓暴打來看,你要說中職打擊實力都是假的,我會打一個很大的問號。

Arjin Yuan

感謝留言!

1. 也是,中職現在還在草創期,也是因為球迷們的不在乎。

2. 建議單一球季主要是讓牛棚有輪休的機會、菜鳥先發有較多的開箱機會,但對洋投依賴症是沒甚麼治療效果。

3. 因為四割男是目前唯一中職外銷的打者,不能免俗地拿來比較了,一竿子打翻中職一船人,的確不公平,十分對不起(鞠躬),讓我想想怎麼修改這句話。

henry30327

我是覺得洋投比例高,也是前幾年的彈力球才開始出現的,而且看這兩年各隊的洋投不一定就全是先發了,樂天富邦都有牛棚型洋投,兄弟更是找了少見的洋捕手,今年雖然戰績沒有前幾年出色,但本土先發也開始上來分擔多一點的場次了,至於什麼要讓中職選手旅外,我只能說先把旅外條款跟自由球員制度搞好才比較重要

Arjin Yuan

感謝留言!

的確如此,不過各隊還是會以建立三個穩定先發洋投為理想,洋牛棚只是對現實的妥協罷了,今年因各隊洋投相繼出狀況,本土先發就有比較多的出賽機會,但若能明文限制洋將至少一投一野,土先發才能真正有穩定的成長空間。

henry30327

這點我覺得還要有個前提,球的品質要穩定,不過是可以考慮增加單周場次,每年場次增加這個方向努力,以明年台鋼加入後,就可以回歸單周5戰的排法了,或是6戰的排法了,這樣一定程度也稍微壓縮洋投的依賴了,本土的話其實就是如何給它時間去按照計畫訓練,不能再期盼每個人都能無縫接軌,國內的人才不一定不好,但能不能克服先天劣勢才是關鍵

fb - 林威亞

其實還是該回歸市場機制,中職收入低,導致老闆不重視球迷,高層各種摳門、不尊重球員和教練或把球迷當傻子的例子屢見不鮮,如此氛圍之下,當然能往外跑誰要留在台灣當猴子吃香蕉?年輕選手為什麼報了選秀又往外跑,還不是簽約金和未來薪水的考量而已。球團真的願意用心經營,捧出鈔票,還怕留不住人才嗎?眼看現在球團各種亂搞,得罪老闆不論表現和成績可以直接冰二軍,甚至亂放話後釋出,總冠軍賽沒輸過的教練可以直接蒸發,身手還是在球隊前段班的球員可以直接開出羞辱的續約薪資。當年某球員說:在這裡,我看不到未來。如今果然一點也沒錯。

Arjin Yuan

感謝留言!
畢竟是本土唯一聯盟,只能一邊罵、一邊期待它慢慢改進... 唉。

入山倫

說實在的,要討論國家隊投手,把鍋蓋在中職上其實蠻不合理的,現實就是最優秀的人才都優先選擇出國了。
至於球監嘛,萬一又有一個打上大聯盟的,又願意打國家隊,到時他要回來,球監制度一定被噴爆,中職又被推上風頭浪尖。
我個人是蠻贊成單一賽制跟洋將應該不能全投或全野啦,這對中職水準一定有提升。
只是這些東西不應該建立在中華隊沒好投手的理由上,兩回事。

Arjin Yuan

感謝留言!
其實也沒有甩鍋中職的意思哩,只是身為國內棒球運動金字塔的頂端,它有責任養好留在國內的的球員,為國家隊貢獻戰力。

日本棒球作家、也是負責侍Japan(侍ジャパン)官網文章的阿佐智先生,在WBC巴拿馬擊敗中華隊時,於「Yahoo日本」的相關新聞中,一針見血地留言道:「臺灣棒球最大的弱點就是投手」。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他所分析的現況,球迷朋友們的心裡面也都十分清楚,中華成棒投手群的實力確實一年不如一年,早已漸漸無法與世界級打者抗衡;但是,我們比較一下U18世界盃的投手表現(如下表),其實可以發現:至少在這個年齡層,我國的投手們仍位於世界頂尖之列,但又為何在成棒等級的WBC崩盤至此?

註:2013 年WBC若扣除王建民 2 場先發共 12 局無失分的內容,團隊ERA實際也只有 7.50 。

從這簡單的數據就能看出一個淺顯的道理,就是臺灣的整體職業環境有問題,才讓選手們在此環節上被世界甩開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真的產不出好投手嗎?

這當然是否定的。

除了筆者於之前文章中討論過,臺灣三級棒球投手的損耗率極高之外,我國也是亞洲職業前之棒球運動員外銷第一的國家,沒有之一,大部分有潛力的投手,都不會留在國內晉升至職業層級,這也是中職整體實力落後日韓不只一個數量級的原因之一。

【球爸筆記】從數據看到了殘酷,我們正在折磨自己的孩子!請將學生棒球賽事安排在周末進行之二

以下簡單科普一下亞洲棒球三強業餘球員外銷的限制。

請繼續往下閱讀

NPB

長久以來,沒有經過NPB選秀而直接出國打球的高大社(高中、大學、社會人)潛力球員,基本上都會被日本社會否定。眾所周知的「田澤條款」(田澤ルール、2008 - 2020 )就是這種傳統觀念的實體化表現,因為在田澤之前,日本沒人認為會有球員敢與整個社會的氣氛為敵。

除了田澤純一,筆者查到未經NPB選秀直接赴美的只有兩位;一位是因傷害事件而自高中就赴美留學,後來登上大聯盟,也來臺待過LaNew的「鈴木誠」;另一位是,因大學時出演過G片的醜聞而遭NPB封殺,最後赴美並登上大聯盟的「多田野數人」,即使有醜聞如此,這兩位返日後仍能再踏上NPB舞台,但田澤就不可能。

所以漫畫裡茂野吾郎的故事,終究只是個故事而已,從前沒有過,未來也很難;想走茂野吾郎高卒赴美這條路的,無一不屈服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之下。

2009 年花卷東高校的「菊池雄星」選手原本想直接赴美挑戰,但日本人不允許,只能在放棄直接赴美宣言的記者會【雄星涙の国内表明】現場直接淚崩。

 

三年後的2012年,同為花卷東高校的「大谷翔平」選手,也明確表態想直接挑戰美國的決心,但NPB不買帳仍強行指名,被指名當時,大谷受訪時仍堅決赴美:「気持ちは変わらない」。

 

但是在日本強大的社會壓力之下,連父母也不能站在他這邊,僅18歲高中生的他只能低頭。他在加盟NPB記者會上的表情說明了一切。

 

只能說,未經NPB選秀直接赴美,在日本是形同叛國的概念。

KBO

韓國與日本也差不多,高卒以上選手未與KBO訂約之前直接與國外職業球隊簽約的話,回來就是2年球監,回來若想轉任教練則有7年球監,甚至有球員直接赴美的學校,5年內都不能獲得任何政府相關基金的補助,可以說是亞洲最嚴格的球員外銷限制。

CPBL

中職選秀是自由報名,雖然很奇怪的還需要取得資格才能報名,但沒有高大社球員必須經過選秀才能出國挑戰的限制,鬧出新聞的通常只是報了選秀,最後卻與國外球隊簽約的事件。

從人權的角度來看,CPBL這樣的自由方針才是正確的!業餘球員不應該是本國職業球團的奴隸,一般上班族都有選擇其服務國內或國外公司的自由,為何棒球選手卻沒有?

CPBL願意放棄NPB、KBO這樣的國家級商業特許利益著實令人敬佩,同時,球迷朋友們也必須要清楚這樣的事實:不論業餘球員基數的多寡而只看來源質量,CPBL的本土球員實力,根本上就是無法與NPB、KBO的全國菁英抗衡。

CPBL必須另闢蹊徑,才能留下潛力選手,才能維持住比賽的水準與可看性,才能吸引球迷的目光而賺到錢,包含了先進軟硬體訓練設施的建設、發掘埋藏在更深層的潛力球員、提高新血的養成效率、球場的安全與觀賽舒適度的提升等等,都是可以著手的方向。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