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6/02

前日職全壘打王筒香嘉智不想太早回家 願在小聯盟吃苦耐勞

前日職全壘打王筒香嘉智,本季至今仍在遊騎兵3A,現年31歲的他,暫無回家意願,並願意一直待在小聯盟吃更多苦,或許他知道,如果返日就可能再也沒有機會站上大聯盟打擊區。

前日本職棒全壘打王筒香嘉智,自2020年挑戰美國大聯盟,旅美之路並不順遂,本季至今仍在遊騎兵3A默默奮鬥,現年31歲的他,若想回家返日,隨時都有機會,依筒香的年齡和身手,依舊可以吸引不少日職球團興趣,只是他認為自己在美國還有未完成事,甚至覺得在小聯盟打球,對他而言,也是種全新人生歷練。

筒香現仍在遊騎兵3A奮鬥。圖/Full-Count
請繼續往下閱讀

筒香在效力日職橫濱隊時,就被看好成為橫濱,甚至是日本國家隊未來第4棒,而他也不負眾望,不僅拿下日職央聯全壘打王,更入選2017 WBC日本隊名單,扛起日本隊4棒任務,也替他開啟通往大聯盟的道路,只可惜筒香在美國的表現差強人意,且多次轉隊,淪為棒球浪人,可是他的決心和態度卻值得後輩學習。

來自橫濱的左打巨砲

筒香高中就讀橫濱高校,高中期間通算轟出69支全壘打,更為神奈川縣記錄,而他身高185公分,屬於長打型左打者,使他進入日職前就因身材、打擊型態,而被譽為松井秀喜的接班人,也讓橫濱在2009年日職選秀會以第一指名順位來網羅,給予他象徵松井背號的55號。

可惜筒香在日職前幾年表現算是中間水平,未如外界預期,之後球衣背號也從55號改成8號,到了2012年又更改為25號,且延續到他旅美前最後1個球季,而筒香真正在日職發光發熱的生涯年,莫過於2016年賽季,繳出3成22打擊率、44發全壘打、110打點等佳績,勇奪該年日職中央聯盟全壘打王和打點王。

筒香曾拿下2016日職央聯全壘打和打點雙冠王。圖/NumberWeb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大家常討論打擊三圍,筒香在2016年賽季的長打率6成80、OPS為恐怖的1.110,都是該年聯盟最佳!

2017WBC日本隊第4

由於筒香在2016年的大爆發,讓他在緊接而來2017年WBC經典賽,被日本隊賦予第4棒的重責大任,這同時也將是筒香挑戰大聯盟的最佳踏板,筒香在該年WBC轟出3發全壘打,打擊率3成20、上壘率4成33、長打率6成80,不僅獲選B組預賽MVP,也向外界證明自己是有在國際舞台生存空間。

筒香於2017年WBC共轟出3發全壘打。圖/Full-Count

雖然未能幫助日本在2017年WBC奪冠,可是筒香在接下來3年,依舊能轟出30發左右全壘打,打擊率則維持在2成8附近,或許與他2016年表現有段落差,但這也無法阻止他的旅美念頭。

請繼續往下閱讀

被三振數過多成旅美警訊

筒香自2016年起,選球能力有大幅進步,2015年共獲得68次保送的他,到了2016年,進步到87次,隔年93次,還是央聯被保送王,2018、2019這兩年,也分別選到80、88個四壞球。

比較讓人意外的是筒香在2014到2018年這段時間,每年平均只吞下100次三振左右,可是2019年卻暴增到141次,這會是筒香挑戰大聯盟警訊,相信其選球能力肯定是有一定水準,不然無法選到這麼多保送,但更多被三振數,意味著他的揮空率其實不低。

淪為大聯盟最差野手及棒球浪人

筒香生涯至今已待過光芒、道奇、海盜、藍鳥及遊騎兵等5支大聯盟球隊,截至2022年球季結束,總計640打數、只敲110安打,其中有18發全壘打,且選到74次保送,不過也吞下172次三振。

來到大聯盟,投手強度更強,勢必無法採取過往在日本打擊策略,美國媒體《The Athletic》以WAR(綜合貢獻值)評比「2022年表現最差的野手」,筒香去年的WAR為-1.7,為全大聯盟野手中墊底。

不只美媒點出,就連自家的日本媒體《THE DIGEST》也看不下去,形容筒香是有在2022年球季出賽的693名野手中的第693名。

願在小聯盟吃苦耐勞

今年轉到遊騎兵,開季到現在一直停留在3A,甚至還被安排在後段棒次的筒香,暫時還沒有返日歸國想法,並說:

跟在日本相比確實比較辛苦,可是我在美國,包含技術跟心靈都有所提升,也有很多新的發現,所以不會太過壓抑。

面對許多網友要他趕快回到日本的言論,則認為過早自我設限,反而看不見日後發展性。

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我並不會著急,只想努力追求自己所設定目標。

回想大聯盟生涯,歷經多次轉隊,現階段也只能在小聯盟等待機會,針對不少人觀察他挑戰大聯盟是項失敗、錯誤決定,他也坦然迎接挑戰。

失敗有很多種,除了帶給別人麻煩外,不用過於在意,況且人生沒有所謂成功的定義,比起挑戰失敗,倒不如將自己擅長的事,伴隨年齡增加給發揮出來!

若想觀看更多勳(Xun)個人報導的體育新聞和專欄,可關注:陳士勳Xun

若想參與更多運動議題討論?歡迎來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