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6/03

《2023 PLG Playoffs》側翼海輾壓、區域聯防佈陣 造就勇士輕取領航猿的結局

借鏡過往的成功案例,領航猿在今年休季期間,若要進行陣容補強,可以從後場陣容的調整下手,補進老將或洋將控衛,或許有助於改善組織上的弱點。

作者:EdotTdot_4

臺北富邦勇士季後賽首輪並沒有遭遇太大阻礙,以直落三淘汰桃園璞園領航猿,連續三年前進總冠軍賽,準備問鼎三連霸。

 

請繼續往下閱讀

勇士善用區域聯防 造成領航猿無所適從

善用區域聯防是勇士贏球的主因,透過多種防守陣型變化,巧妙運用2-3和1-1-3,以及區域和盯人交替使用,造成領航猿無所適從。由於領航猿陣容較為年輕,經驗相對不足,加上教練團臨場應變較慢,直到G3才逐漸摸索出應對區域的方法,以白曜誠的切入突破分球,作為主軸帶動攻勢,該役他送出包含例行賽與季後賽在內,生涯新高的10次助攻。

不過整體而言,領航猿的進攻仍流於外圍跳投,但是領航猿系列賽的團隊三分命中率僅27.5%,在外線投射不穩的情況下,實在難以帶給對手威脅,因此勇士可以一直維持區域聯防折磨領航猿。

快攻是籃球場上最有效率的得分方式之一,也是勇士在本系列賽最具優勢的一大環節。勇士防守佈陣頻頻變換,造成領航猿的傳球失誤暴增,尤其是系列賽前兩戰,領航猿總共發生35次失誤,使得勇士在攻守轉換的得分占上風。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後場調度捉襟見肘 領航猿休賽季的課題

從季後賽的比賽內容,也能看出領航猿對洋將的高度依賴。陣中具備自主持球攻擊能力的本土球員太少,鋒衛搖擺人大多屬於守優於攻的工兵型球員,特別是又少了身為本土進攻箭頭的施晉堯,因身體不適,出賽不多,所以領航猿比較需要仰賴洋將的單打突圍。

領航猿從G2開始曾試圖做出調整,比起G1,系列賽後兩戰本土球員的進攻企圖心有所提升,包括李家慷、關達祐和黃泓瀚都更勇於單打或出手,問題是受制於個人進攻天賦,較多有勇無謀的勉強出手。領航猿本土球員持球能力不足,以致於球隊也沒能有效把握mismatch的機會。即便已經藉由掩護,將勇士中鋒塞瑟夫(Igor Zaytsev)來到外圍,形成錯位打點的機會,仍然成效不彰。

盧峻翔或許是領航猿陣中少數個人技巧比較突出的本土球員,本系列賽場均20.3分,僅次於外援沃許本(Jason Washburn),但領航猿全隊攻勢的串聯較差,盧峻翔進攻手段仍以單打為主,導致整體投籃命中率42.9%,不盡理想,沒能將其效益最大化。

請繼續往下閱讀

提到領航猿團隊攻勢串聯與戰術執行的罩門,可能是因為後場球員相對缺乏經驗,而且只有白曜誠一名正職控衛,所以組織方面做得並不是太好。

俗話說好的控衛帶球隊上天堂,台灣籃壇也有不少經典案例。

寶島夢想家(現福爾摩沙台新夢想家)征戰ABL(東南亞職業籃球聯賽)首季,陣中後場戰力薄弱是球隊戰績不佳的一大主因,甚至時常需要洋將幫忙帶球過半場。但是在第二季延攬李學林、陳世念等老牌控衛加入後,夢想家有效整合,而打出聯盟最佳戰績。

另一個例子則是本季前半段墊底高雄17直播鋼鐵人,同樣是在林書豪加盟後大復活,在他的穿針引線下,王律翔、呂政儒、陳又瑋的表現都更上層樓,鋼鐵人在下半季戰績急起直追,還差點晉級季後賽。

借鏡過往的成功案例,領航猿在今年休季期間,若要進行陣容補強,可以從後場陣容的調整下手,補進老將或洋將控衛,或許有助於改善組織上的弱點。但在簽約補強的同時,領航猿仍須兼顧本土後衛的培養,進行通盤考量,才是維持球隊競爭力的長久之計。

 

傳導流暢、簡單有效 勇士戰術執行紀律優異

相較之下,勇士團隊戰術執行的紀律優異許多。擅長藉由流暢的團隊傳導,打亂對方的防守佈陣,創造空檔。就像下方影片勇士ATO的戰術執行,這一波半場陣地戰,一共有四名球員碰到球,由張宗憲的切入啟動,促使領航猿防線內縮,再向外導傳製造辛特力(Michael Singletary)的外線出手機會。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