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5/03/17

兄弟象傳奇球星最後一個名額會是誰?

在前幾天介紹中信兄弟活動當中曾經提到,「Bravo Legend向傳奇致敬」第一個主題週提到中信兄弟懷舊系列小林亮寬打頭陣,然而昨天終於公布其他八位球星,僅剩一位還沒有公開名字,有幾位都是老球迷都知道...

作者:kenmykimo

佳偉

邀請洪騰勝 是個不錯的idea !

kenmykimo

感謝支持!!

北帝大

大推肯米~~
期待路易士和吳復連等人的介紹
小弟就不獻醜了 (茶~

kenmykimo

北帝大你寫得比較厲害阿 我的文筆比不上你阿....

Yueh-Han Lee

傳奇定義基本上講個名字,不用多作介紹
另外就是彰顯其對球隊貢獻

kenmykimo

這點我倒是蠻同意你的義見的..

活力熊/卓子傑

陳義信來一下啦~

Bio

光是帶領全場一起來拉弓,光想像就多HIGH呀!XD
以上!

kenmykimo

陳義信和陳鴻文一起拉弓阿

文生大叔

贊成老洪董,也贊成不需要多做介紹才叫傳奇;肯米這篇寫得好,中信兄弟這活動雖然冠冕堂皇,但名單操作上實在太過偏執。

在前幾天介紹中信兄弟活動當中曾經提到,「Bravo Legend向傳奇致敬」第一個主題週提到中信兄弟懷舊系列 小林亮寬打頭陣,然而昨天終於公布其他八位球星,僅剩一位還沒有公開名字,有幾位都是老球迷都知道的球星,包括路易士、小林亮寬、養父鐵、王光輝、陳憲章、吳復連、張永昌、江仲豪、以及蕭任汶,然而最後一個名單究竟是誰?

圖:王光輝將再回球場,球迷應該相當不陌生(來源:msnews)


要說到這幾位球員的功績,或許球迷不太認識他們為何許人也,也或許球迷認為這些球員真的有那麼強嗎?但對球團來說,球團認定的並不只是成績最好,亦或是對球隊的貢獻最大,而是他們曾經在歷史上留下一頁的記錄,這對球團來說才是最重要的。講更明白的話,那就是能夠觸動人心的球員,對球團來說就是傳奇。

其中老球迷都相當認識的王光輝,可說是在隊史上曾經是一位相當有人氣的球星,因為外號萬人迷的他曾經在早期的民生報票選當中榮獲多次第一名的位置,也一直是早期兄弟象隊的第四棒人選,直到後來彭政閔來之後還有半年的時間在先發場上,出賽968場累積1009支安打打擊率0.285是隊史第一位達到千安的球員,要說他的成績不好,真的說不過去。

然而陳憲章對現在的球迷或許很陌生,但當初在職棒前兩年時仍一勝未得的他,經過改造成為下鉤投球,渾然成為當時的一代巨投,畢竟在早期各隊當中,因為他兩段式下鉤投法的方式太特別,對抗強敵味全龍總共58場出賽拿下29勝,成為第一代屠龍手,但其實他對時報鷹隊也投20場拿下10勝的成績,生涯僅52勝的他對這兩隊打擊火力強悍的對手能投出這樣的成績,說真的相當不簡單。

小林亮寬上次有所提過就不再多說,養父鐵曾經在2001年總冠軍賽替兄弟象隊拿下2勝2救援的投手,最後拿下總冠軍賽MVP的投手,雖然在2006年回鍋表現不好,但中信兄弟仍將他放入這次的傳奇人物之一。

保有單季最低自責分率的蕭任汶大家應該比較不陌生,在1998年出道的他一直以後援投手身分上場,2001年替球隊出賽52場,當年狀況相當好的他在球季尾聲還保有1.255的成績,局數僅差4局就可以浮出投手排行榜上,最後一場球賽以先發姿態投了4局剛好累計90局將原本防禦率榜首(2.03)的伯格擠下,成為最低防禦率1.4的中華職棒防禦率保持人,雖當時讓人覺得似乎是找規則漏洞,但符合規定的他仍拿下該年度最好的成績。

至於隊史第一位先發投手張永昌,第一位指定打擊江仲豪,棒球頑童吳復連,以及黃金三壘手路易士等人都名列在內,對球迷來說路易士和吳復連也比較不陌生,我們改天繼續介紹,像是
陳憲章以及張永昌目前都在學校擔任教練,江仲豪在北京北方工業大學教球,路易士、小林亮寬暫時放下所屬球隊春訓以及訓練營的工作,回來跟球迷見面。這些都是相當令人感動的事。

比較遺憾的是,幾位蠻有名氣也沒有染黑的球員沒有名列在其中,像是黃廣琪,陳義信,洪一中(目前是Lamigo總教練),李居明(目前是義大教練團),甚至是德伍,勞勃,或者是前陣子有被採訪過的葛雷諾,或者是風神等人都沒有名列在內,然而還剩下一個名額的話,若不限球員資格,我個人會亦屬當時支持兄弟球團最有功的人:洪騰勝。

當時加入中華職棒,如果沒有他的堅持讓兄弟象隊維持了24年之久,中華職棒或許會因為缺少球隊而解散,對我來說,雖然先前洪瑞河一直說若xxx則不排除解散,但事實上的確可能會出現,也因此如果是洪家班的人來當最後一人的話,我想以兄弟球迷應該都能夠接受吧。

但最後的名單還是要球團公布,究竟會是誰?我們等著看吧。

喜歡跟著時事話題的話加入肯米的粉絲團吧:肯米與好友們的運動天地
推薦何小輝專業攝影師FB粉絲團唷:Rhinos In My Eyes
喜歡棒球也加入何小輝的運動視界吧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