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澄清湖畔有一支身穿湖水綠球衣的棒球隊,當年他們的外野有三個新秀,被看好能成為未來球隊的主力。但很可惜地是,他們來不及打出成績,上場地位就已經被取代。他們是當年La new的外野三小熊曾豪駒、蔡建偉,以及張民諺,今天便是他們的故事。
應該從進職棒的順序開始講,蔡建偉跟曾豪駒都是在2003年季後代訓選秀會上被選中,這一年代訓選秀會可謂史上最強黃金梯隊,林智勝、林恩宇、曾兆豪、徐余偉、張建銘、周思齊、許國隆等等,族繁不及備載,就算跟後來所謂「海歸大年」相比,也毫不遜色。
而蔡建偉是在第三輪第1順位,全部第13順位被選中,當時還叫曾恆彰的曾豪駒,則是在第七輪第1順位,全部第37順位被挑走。蔡建偉的順位,甚至還比周思齊前面,可見教練團對他的重視。隔年季前選秀會,已經正式改名的La new,則在第二輪第1順位帶走了當時還叫張民傑的張民諺。
外野三小熊正式到齊……嗎?但,其實他們很難同場出賽,原因無他,當時La new擁有全聯盟最好的中外野手黃龍義,等於他們三個人要爭左右外野先發,一個人只能去當四號替補外野。
被踢去當四號外野的是張民諺,主要原因是他選球有點問題,生涯在La new時代,保送率低於聯盟平均不少,反過來很大的揮棒軌跡,讓他吞下許多三振,三振保送比幾乎到4:1的地步。偏生他的打擊彈道又比較平,能量產很多二壘安打,卻不太能出牆。
對於選球,當時有個說法是,他的左眼看得比較清楚,所以應該固定右打,而不是練左右開弓。有趣的是,他後期在兄弟象跟中信兄弟的四年間,明明是固定左打,保送率卻還比在La new時期略高。所以真正的問題或許不是視力,而是左右開弓吧?
張民諺的La new生涯僅在2005年獲得穩定出賽機會,其他時間連「重要替補」都算不太上,他這一年打出的成績其實遠超曾豪駒,但隔年他被踢去板凳,倒是曾豪駒重新拿到機會。理由呢?或許跟那個時代討厭三振有很大原因,曾豪駒的三振遠比他少了許多,且張民諺生涯不過10轟,曾豪駒僅2004-06年就打了9轟。
當然,以後見之明來看,如果張民諺有得到機會,會是一名具有中長程火力的打者。如果2007年張民諺有得到穩定出賽機會,甚至在總冠軍賽上場,對於La new來說,「費古洛」這堵牆,或許不會如此牢不可破。
至於蔡建偉,他可以說是最符合那個時代的打者:「兩好球以後縮小揮棒軌跡避免三振」、「把球跟進來往反方向打」等當代奉為圭臬的打擊策略,他都執行地非常好,再加上他在外野的守備很好,直到2011年,他都獲得大量上場時間。
這種打擊策略,只要遇到速球稍微好一點的投手,很容易受到擠壓就形成不營養的滾地球。當時中職到了國際賽,本土打者只能寄望張泰山跟彭政閔,剩下都須依靠旅外,這種打擊策略需要負很大責任。
或許是因為蔡建偉把打擊策略執行地太好了,他多數不是個有威脅性的打者。前述時間內,他僅有3個球季OPS+超過100。雖說保送率逼近10%,但這保送率很可能只是因為他擊球點過於靠後的副產品。
曾豪駒則是三人中,唯一真的在La new就兌現當初對他期待的打者。張民諺直到改披黃衫才真正打出中長程打者的成績,蔡建偉則被希望是具有球棒控制力的優秀安打型打者,然而他的打擊率因為打擊策略的關係,多數時候不怎麼樣。
曾豪駒在徹底失去穩定出賽機會之前,打出的成績是.249/.327/.373,HR%也是不錯的1.62,同時長打占安打比例超過三成。應該可以算是兌現了,當初La new選他進來,對於他長程砲火的期待。
但從數據也可以看到,他頂多就算是個中長程打者。但如果你還記得他流暢無比的揮棒,大概也會想,如果當年有個好打教,或是梅洛克如果可以多待兩年,一切就會不一樣?
但「外野三小熊」的期待,很快就結束了。04-07年,除去05年,基本上都是曾豪駒、蔡建偉、呂俊雄、余進德輪替,當然前面兩位獲得的機會較多,後面兩位只是偶爾代班。
職4起看球人
蔡建偉可是號稱王肩...生涯打擊在那個算是投手年的年代,也還OK了...而且他選球能力爆表,上壘率快高過打擊率一成了;就是擔任教練後.....嗯..
曾恆彰是三人生涯打最好的一個,小有成就,擔任打教更是佳評連連
張民傑是三人中業餘名氣最大,卻也是這三人生涯最差的那一位..以上簡評
一貫三
多數時候蔡建偉打擊率不是低於聯盟平均就是跟聯盟平均差不多,所以才會即使上壘率很好OPS+還是普通的原因
佳偉
曾豪駒 應該會留任打擊教練吧!
一貫三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讓我們問問鍾承祐(嗯?)
職4起看球人
還有二軍打教或一軍外野教或二軍外野教等等職位可以給祐祐
職4起看球人
當然啦,最好是到富邦當打教,就可以印証曾恆彰是有料,還是當初LAMIGO的體質太好了
佳偉
@職4起看球人 富邦打教? 可能會被說
『不會撲球的打擊教練不是好教練』
td21209
光芒當年也有三小福,Gabe Gross,Gabe Kapler,Matt Joyce 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