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選秀結束,今年的選秀絕對是近幾年動作最頻繁的選秀會,也因此不少人針對選秀會各家球隊的操作,給出成功與不成功的評價,但筆者比較想就新秀發展本身,來談談這屆看好,或者不看好的球員。
不過還是要再次聲明,不是說不看好的球員就一定會變成水貨,或是看好的球員一定能打出來,只是說自己以目前該球員所屬的環境以及自身的打法,總結出來的個人主觀判斷。
之後有機會,會在三年後繼續追蹤這些球員的動向,來看看是否合乎預期(或是被打臉)。
(溫故:2018 NBA選秀,那些看好與不看好的新秀;知新:打臉系列》三年過去了,2018年那些看好與不看好的新秀發展如何)
第六順位 魔術 Anthony Black
其實當初在看選秀時,看到魔術選擇 Black,筆者是有點錯愕的,主要是因為他的技能包放在目前的魔術陣型中,是有一些彆扭的。
就像選秀簡評中提到的,6呎7吋前鋒的身材,卻擁有後衛等級的視野與預判能力,這讓 Black 有機會轉型成時下流行的高控衛。
可是,目前魔術在續留 Markelle Fultz 與 Gary Harris 後,整體後場戰力已經到了飽和的程度,一二號都可以排出 Fultz、Cole Anthony、Harris、Jalen Suggs 四人輪替陣容,當然這四名後衛都有各自的缺點待克服,且 Fultz 與 Cole 都是需要持球才能發揮最大威力的球員,而 Suggs 也需要球權才能在進攻端上證明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教練團下一季還是維持這樣的輪替,那 Black 在後場感覺是拿不到什麼球權發揮他最擅長的控球優勢。
那如果把他擺到鋒線側翼呢?在魔術補進 Joe Ingles 以及自家鋒線 Franz Wagner 也逐漸展現出終結能力,Black 擺在鋒線稍嫌遜色的終結手段與外線,可能會成為他在爭搶輪替上的不確定因素,而且短時間過瘦的身材帶來的對抗性隱憂也有可能讓他在單防對方鋒線上挫折連連。
下賽季魔術應該會增加陣中主力鋒線 Paolo Banchero 的持球比例,那這也有很大程度的機率壓縮到 Black 作為控球前鋒的持球時間,因此,Black 如果想要在新賽季進入輪換陣容內,那在原本調度不變的情況下,利用本身出色的空間感,找到自己的攻防定位或許是其當務之急。
換句話說,Black 如果能在新人年,做好空手走位、輪轉導傳,培養自己補防與協防意識,即使體能無法單防對方強力鋒線,也能透過包夾與判斷傳球路徑進行防守,那麼或許他可以在現有的陣容中獲得上場時間。之後在看要往後衛還是鋒線上發展,去依序調整他的技能包,如果最終四名後衛都不是球隊的解答,那麼強化 Black 的外線,增加他在弧頂擋拆與手遞手的威脅性,有機會讓他成為四衛之後的備案,那如果是希望他往帶球的側翼發展,則可以強化他運球及終結的能力,讓他更有能力憑藉自己的進攻能力牽引對方的防守,創造其他球員的機會。
總結來說,由於魔術陣容的關係,我並不看好 Black 短時間內可以打得出來,甚至如果持球配比沒有調整的狀況下,預測本季可能會有些掙扎。
或者說,我覺得 Black 的養成可能得視球隊的定位,並且等個二三季之後才會有比較明朗的發展,目前夏季聯賽 Black 已經展現他的球商與空間判斷並不是曇花一現,防守上能預判對手的傳球路線,這為他新賽季的上場時間加分不少,進攻上雖然助攻失誤比偏高,但可以看出他是能在保持運球的情況下持續尋找隊友的空檔,如果期間教練團能夠給他很明確的發展方向,相信 Black 依舊可以長成一名不錯的球員。
第七順位 巫師 Bilal Coulibaly
要說這屆選秀會上,順位衝刺最多的球員,Coulibaly 絕對榜上有名。
作為狀元大熱門 Victor Wembanyama 的隊友,Coulibaly 的關注可謂雞犬升天,不過單論硬體條件,6呎7吋的身高(約200公分),有著7呎2吋的臂展(約218公分),都給了 Coulibaly 在攻防上非常大的優勢。
fb - 林哲豪
那請問爵士的第九順位新秀呢?
阿准
這次夏季聯賽比較少關注爵士隊的比賽,所以研究不深。
目前稍微看下來,Taylor Hendricks的身高可能會是他本賽季爭取上場時間的不利因素,因為球隊在他最適合的延伸四號與小球五號位上已有Lauri Markkanen、Walker Kessler、John Collins等競爭對手。
不過如果他的外線能夠穩定,或者他有能證明自己可以守到三號位的機動力,或許在新秀年就能成為爵士即戰力。
Cloud
Jaime Jaquez Jr.身高好像沒有6呎9,看官網才6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