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場的簽約已經逐漸趨緩,NBA 各大球隊人也都補得差不多了,現在要嘛裁掉登錄名單上過多的人,要嘛就是養精蓄銳等待開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許多過去曾被視為能視球隊需要,多方填補的「萬精油型」球員,如今也被更年輕的工具人給替代,只能繼續在自由市場待價而沽。
而 George Hill 就是這一號人物。
小學校的開始,一鳴驚人
我自己對於 George Hill 的印象,最早要從馬刺說起,但是如果要了解 Hill,或許得將時間軸往前推一點點
在高中時期,Hill 就已經是家鄉印第安納州的頂尖高中生,與其他六位當地的高中生號稱「印第安納七傑」,他們分別是 Greg Oden、Eric Gordon、 Mike Conley、Courtney Lee、Josh McRoberts 和 Rodney Carney。不得不說,這七位球員確實很不一般,不僅全部打入 NBA,其中 Oden 還是狀元,而包含 Hill 在內,有五位球員在淘汰激烈的NBA,有著超過10年的職業生涯。
有著如此亮眼的名號,大學的籃球強權當然不會放過,Hill 在高三時就已經收到許多知名大學的邀請,希望能將其納入麾下,但是唯獨就是沒有Hill最想去的兩間大學,普渡大學與巴特勒大學,最終Hill選擇了在籃球上比較沒有名氣的小學校 IUPUI。
而之所以這麼選擇的原因,是因為 Hill 想要就近照顧自己年邁的曾祖父,不同於 Oden、Conley 選擇一級大學的決定,選擇小學校也讓 Hill 的選秀行情大受影響。畢竟小學校的曝光少,不容易為自己的成績做行銷,同時小學校的競爭強度較低,也不容易為自己的成績背書。
「一名進攻非常流暢的球員。」
「運球與投射技巧純熟,在球場的任何地方都能得分。」
「雖然是主力進攻點,但並不自私,處理球的意識很好。」
「防守站位也很出色,時常能夠預判籃板球的落點。」
「身高在得分後衛中並不具備太多優勢。」
「身材與第一步的缺乏可能是他往上發展的短板。」
「此外,小學校的背景可能也會影響他的身價。」
雖然在 IUPUI 的四年,Hill 打出場均17分、5.8籃板、3.3助攻的成績,但是先天就不是體能勁爆的打法,加上小學校沒有辦法帶來多少曝光,最後更為致命的是,在大學讀完四年的 Hill,已經沒有多少潛力可以開發,因此球探報告認為,Hill 就是那種得分為主,控球防守能來上一點,但是沒有逆天的體能優勢,也沒有身高優勢,很容易從全能養成全不能的雙能衛,種種劣勢讓 Hill 到第一輪26順位才被馬刺選到。
「他度過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賽季。」
「對於一名新秀來說,他的抗壓性,以及學習能力,我認為非常好。」
「他能提供一些抄截,以及一些可能被忽視的防守表現。」
「但這些都能幫助我們贏球,他非常全能而且出色。」
結果,Hill 的第一個賽季就進入輪替,優秀的戰術理解讓他快速適應馬刺的體系,雙能衛的特性讓他可以頂替受傷的 Tony Parker 與 Manu Ginobili,讓當年有不愛用新人之稱的馬刺教頭 Gregg Popovich 也不得不給他多一點的上場時間。而 Hill 也不負眾望,除了持續在場上做對的事,他也能將大學時期擅長的得分搬上聯盟,在感恩節前後的三場比賽中,連續拿下超過20分的分數,要不是最後一場「只」拿19分、11籃板,不然 Hill 的將有機會繼續推進自己新人年的得分紀錄。
「我告訴 Hill,他必須出去禁區,才不會把我們長人的籃板都搶光。」
「但他是個精力充沛的球員,已經準備好表現自己。」
「只是可惜,如果他能把唯一失手的那顆罰球罰進的話,他將有機會連續四場20分。」
賽後,老將 Kurt Thomas 更是在訪談中表達自己對 Hill 的讚賞,並打趣道如果 Hill 拿把球罰進的話,他應該會獲得更多機會。
想不到,Thomas 的這句話卻在多年後一語成讖...
最愛的球員,成為球隊復興的籌碼
之後 Hill 一直是黑衫軍中重要的輪替,他在馬刺三年高達37.8%的三分球,與不擅外圍投射的 Parker 形成互補,可以視戰況調整兩人的輪替,而他的防守也被低估,Popovich 當時給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希望他做好防守,而他也不負所托,雖然個子與身材不夠出色,但他總能利用長臂干擾進攻者,透過站位引誘對方在不舒服的位置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