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快艇實在難以稱上 NBA 名門,不曾奪得總冠軍,多次止步於季後賽首輪,最輝煌的時光就是過去 10 年,從 Chris Paul 與 Blake Griffin 組成的 Lob City 時代,一路到現在以 Kawhi Leonard、Paul George 為首的雙前鋒,得以連年叩關季後賽。一旦講古,綜觀隊史紀錄快艇就是一支不折不扣的「萬年爛隊」,無緣季後賽是家常便飯,鮮少有能力(意願)與球星續約。若想要挑出隊史最佳 5 人,這份名單肯定少不了現役球員。
在挑選隊史最佳陣容前,我腦中浮現的疑問是「究竟是要單純看實力,還是也要考慮戰績、累積數據呢?」我嘗試詢問了 ChatGPT,面對 Bob McAdoo、DeAndre Jordan 的二選一,前者是實力壓倒性勝出的上古神獸,後者至少是一名多屆全明星,效力時間長、又有多項累積數據第一名的優勢,該如何選擇?ChatGPT 只給我了一連串廢話...。好吧!那只能由我來寫定義了。
我的篩選基準首先是在隊時間不能太短,只過水半賽季的 Dominique Wilkins 就不會入選,需要待在快艇至少 3 年以上、打過季後賽且有實質表現。第二點是以「實力至上」為衡量唯一標準,效力時間長短、累積數據不會有任何分數加成。最後,每一個位置都會提供遺珠名單作為參考。
中鋒:上古神獸 Bob McAdoo
2016 年我曾編譯一篇由 Fox Sports 撰寫的「快艇隊史最佳陣容」,當時中鋒是選擇 DeAndre Jordan。在新的篩選標準之下,快艇隊史唯一獲選年度 MVP 的 Bob McAdoo 就躍升為最佳人選!1973 年以選秀榜眼之姿加入水牛城勇士(快艇前身),隨即拿下年度最佳新人,效力 5 個賽季,三度帶領球隊打進季後賽,平均成績達到 28.2 分 12.7 籃板 2.4 火鍋。
McAdoo 較令人印象深刻的時期,或許是在 1981-1985 年之間擔任洛杉磯湖人的第六人,勇奪 2 座冠軍。早期他在勇士也是一方之霸,身高僅有 6-9,對比 70 年代的頂級中鋒如 Kareem Abdul-Jabbar,顯得非常矮小,也因此菜鳥球季一開始是被球團視為前鋒,直到下半季才轉往中鋒發展。事實上 McAdoo 的球風確實更像是一名前鋒而非中鋒,被譽為「史上最會投籃的中鋒」,有一手絕佳的中距離,打法有些像是 David West、LaMarcus Aldridge,卻有更棒的機動性,還能搭配一些運球甩開防守者,MPV 賽季曾同時拿下聯盟的命中率王、得分王頭銜。
相比許多上古神獸,Bob McAdoo 生涯中期開始遭遇各種大小病痛,使他的明星光環未能久戴,但藉由早期的主宰力以及在湖人打下的功績,依舊在 2021 年入選 NBA 75 大球星。身為快艇建隊初期的超級球星,光是一座 Chris Paul、Kawhi Leonard 都沒有的 MVP,就足以入選的這份名單。
遺珠人選:DeAndre Jordan 替快艇長達 10 年共 750 場,是隊史出賽場次的紀錄保持人,曾 3 度入選年度最佳陣容、2 次年度最佳防守陣容,是 Lob City 時代賴以為重的第三箭頭,可惜影響力止步於藍領苦工,論及實力遠遠不如 Bob McAdoo。
得分後衛:超級鐵人 Randy Smith
即便是現在,Randy Smith 仍是快艇隊史「出賽時間」最多的紀錄保持人,比 DeAndre Jordan 少了 35 場比賽,卻多了 3,000 分鐘以上,曾經連續出賽 909 場不曾間斷,是 NBA 史上著名的超級鐵人!替快艇效力長達九年,為 1970 年代 Bob McAdoo 身邊最佳的後場搭擋,且從選秀第七輪一路往上爬成為全明星球員,在隊期間平均 17.8 分 4.9 助攻 4.2 籃板。
NBA 50 大球星的 Walt Frazier 曾形容 Smith「好比 Russell Westbrook 之前的 Westbrook」,有絕佳的速度與爆發力撕裂防線,他更直接點名,最討厭與 Smith 同場較勁,原因正是那纏人的防守功力,即便是 1970 年代多次入選明星賽、場均得分超過 20 分的 Frazier,也會感到相當頭疼。
加入聯盟初期 Smith 以體能、速度為賣點,切入突破是一大招牌,搭配同樣靈敏的 Bob McAdoo,使快艇在快攻、速度戰上保有優勢,不過因為欠缺足夠的技巧,使 Smith 生涯前期仍是以防守著稱,直到教練團開始強化他的左手運球,才逐漸解放 Smith 的得分潛力。後續接下 McAdoo 離隊後的得分重任,在 1975-76 賽季首度入選明星賽,更拿下 1978 年明星賽 MVP,巔峰賽季可以繳出 24.6 分 5.6 助攻 3.8 籃板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