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5/03/19

【球衣故事】未來的王牌 - 林讚新

「人生最傷感的兩種情況無非是暮年無成,以及懷抱眾人希望的王牌投手未如預期」,這句不知道出處的名言無疑精準,但殘忍地描繪出眾人對於王牌投手的殷殷期盼。 在1997年,台灣大聯盟正式成立...

作者:查理布朗

      「人生最傷感的兩種情況無非是暮年無成,以及懷抱眾人希望的王牌投手未如預期」,這句不知道出處的名言無疑精準,但殘忍地描繪出眾人對於王牌投手的殷殷期盼。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1997年,台灣大聯盟正式成立並與中華職棒聯盟分庭抗禮,為了比賽的精彩度與話題的可看性,透過吸收業餘球員、挖角成名選手與招募威猛洋將的方式,希望營造出符合「強力棒球」口號的球風,更喊出了「正港的英雄」、「英雄出少年」的口號,為了進一步實踐當時還是時代尖端的「屬地主義」,也將選手盡可能分配到家鄉,希望透過地元選手的吸引力,帶動票房。而出身屏東的世大運國手林讚新也加入了屬地在高屏的生活雷公隊,被期盼能和梁如豪、陳先宏、吳明聰在內的少年英雄們,一齊成為新生球隊中的新興王牌。

  說也巧合,台灣大聯盟四支球隊的配色恰好與中華職棒的龍虎獅象四支元老球隊相仿,而或許兄弟象隊的所帶來的超人氣令人驚艷,雷公隊的主色也以職業球隊中較為少見的黃色為主色,希望能成功複製兄弟象隊的成功經驗。台灣大聯盟元年的四支球隊在球衣上都具有類似的設計,客場球衣的胸前掛著設計公司精心打造的隊名設計,相較於傳統上較為方正的隊名設計,奔放的雷公二字的確帶來與眾不同的動感,即便是與球衣主色色系相同,但採取紫色勾邊的處理後,便能凸顯立體感,更與袖子上Logo振臂歡呼的情景互相呼應,只可惜踽踽獨行的雷公隊始終沒能一捧金盃。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膽採用紫金的配色也與兄弟象隊的黑黃配色各領風騷,贊助商固然放在正面最醒目的位置,但只以中文字樣而非商標陳列,也使球衣乾淨清爽,袖子上的高屏區也可以看出當時台灣大聯盟的高瞻遠矚,只可惜開先河的屬地主義沒能夠與當地企業結盟,成功營造都市球隊,最後慘澹作收。更特別的一點,台灣大聯盟元年的球衣是沒有胸前號碼,但二年起又改成有類似的設計,究竟原因為何不得而知,但變成了分辨年代的最好準則。透過圖片更可以看出當時美津濃的球衣製作與現在有很大不同,包括背號的大區域的電繡布還不是採用現在常見的鱗紋透氣材質,在多層的細部處理上也是分層電繡,與現在常見的整片圖騰多層電繡後再一次繡上球衣做法相比,穿著時多次電繡的線痕應該會帶來較重的不舒適感。標上號碼的領標也還是昔日球員分辨球衣的利器,雖然年代久遠,仍能感受台灣大聯盟在球衣設計上的用心。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萬眾矚目,但加入雷公隊的林讚新始終沒能將背上的名字變成對手的夢魘,載沉載浮的結果便是看著像是楊燦宗、陳榮興竄起輩出。許多評論家紛紛透過投球圖片解析林讚新的王牌夢是否還能繼續,但最後的結論往往是以身體過早開、跨步不穩宣告林讚新無法在職棒賽場上再現輝煌。而林讚新也在穿著富麗堂皇的雷公球衣後,因為李居明、張天麟的交易案來到年代勇士隊後,終於卸下征袍,留下了被擊出最多全壘打的不名譽紀錄與未曾真正到來的王牌遺憾,回到故里培育未來的王牌希望。

球員:林讚新/球隊:生活雷公隊/使用年份:台灣大聯盟元年(1997年)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