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拯救了整支球隊。以上。」
馬刺前老闆Red McCombs在1999年NBA總冠軍戰開打前,談起了外號『海軍上將』David Robinson對於聖安東尼奧馬刺有多麽重要。
1987年,馬刺陷入了困境,他們的主場觀眾人數連續八個賽季下降,1986-87賽季聖安東尼奧的平均入場觀眾數僅剩下8009人,聖安東尼奧不但是NBA最小的市場,當時聖城的電視市場也只排名美國第42名,不論是營收、季票銷售或任何其他相關指標,馬刺幾乎都是NBA各隊墊底。而最大的問題莫過於球隊戰績,自從1985年球隊招牌『冰人』Geroge Gervin離開後,曾在80年代初連兩年殺入西區決賽的馬刺(馬刺該時期曾連續10年晉級ABA與NBA季後賽),開始步入衰敗,勝率自此無法突破五成,「球隊已經死了。」McCombs説。
(場邊讓人唏噓的觀眾數...)
「我們球隊處於關鍵時刻。」當時的球隊總經理Bob Bass説。「我們需要做點事情來把球迷帶回球場。」
如果1987年馬刺沒有幸運地抽中狀元籤,那麼聖安東尼奧很可能無法留住這支最後的職業球隊,McCombs回憶道當時聯盟主席David Stern於1987年時告訴他,馬刺可能無法在聖城生存,而McCombs也無法反駁。不過,馬刺擁有了第一順位籤位,南德州的籃球歷史將從此改寫。
阿拉莫一切的希望,只能寄望於一位七呎的海軍健兒:David Robinson。
(運動畫刊的封面人物:海軍官校的David Robinson)
當時典型的NBA狀元,通常早在七、八年級就開始展露頭角,比同齡人更高、更快、球技更好。在高中時會宰制一切,參加些高水準的籃球夏令營,接著被大學籃球名校教練追逐,在NCAA籃壇打出名號、證明自己,最終在眾人簇擁下,成為狀元的熱門人選。
不過1987年公認的狀元大物Robinson卻不是遵循這樣制式的道路,他只有一年高中籃球的經驗,沒參加過籃球夏令營,他大學入學時只有6呎6吋、175磅,效力的學校是海軍官校,他的夢想只是成為一名海軍人,職業籃球根本從來不在他的志願表中。當時海軍官校入伍的身高上限是6呎6吋,入學勉強符合身高標準內的Robinson,卻在之後長高了七英吋,一下子他成了眾所矚目,他的身高雖然抽高,但是協調性與速度卻依舊突出,在球場上他不論是身材或速度,都鶴立雞群。「我甚至沒注意到我成長得有多快。」7呎1吋的Robinson説。「只是發現有越來越多人看著我並說著:『老兄,你一定要去打籃球!』」
海軍官校大概每屆有約5%的人入學後還會繼續長高到6呎8吋左右,但這樣的身高依舊無法在一級大學籃壇立足,加上海軍官校也並非是以籃球為主的學校,自從1933年後就沒有球員入選過全美年度球隊過。只是擁有一尊7呎巨人的海軍官校卻在Robinson的帶領下,成為NCAA勁旅,不但重返自1960年以來首次的NCAA 64強錦標賽,還成功殺入菁英八強,刷新隊史紀錄。Robinson也成長為NCAA超級神獸,不但有許多大學邀約敦請Robinson轉學,更成為NBA各隊覬覦的未來狀元不二人選,進入職業取得百萬合約不是問題。
(在NCAA大殺四方的Robinson)
但是身處海軍官校,卻讓Robinson的籃球之路有了疑問,當時華盛頓子彈(巫師前身)的總經理Bob Ferry被問起Robinson還有缺點嗎?直言道:「有,缺點就是他人在海軍。」因為海軍官校畢業生得服役五年,一畢業就得浪費精華的五年光陰在軍隊?於是Robinson到底是否提前轉學到其他籃球名校,好逃離這難纏的兵役問題,成為當時報章雜誌的頭條討論。
只是Robinson父親是忠誠的海軍人,Robinson當年志願從軍就是被父親影響,因此Robinson決意留在海軍,簡直是斷了自己的NBA之路,這不啻引發了軒然大波。然而海軍高層也找到了兩全其美的方法,畢竟Robinson願意留校,不但證明了海軍人的忠誠,完美先生Robinson也是軍隊的現成廣告代言門面,加上7呎身材畢竟對於一些潛艦任務還是有所侷限,因此海軍就從善如流地把Robinson的服役期限調整為兩年,取得皆大歡喜的局面。Robinson可以依舊忠貞,而NBA也能獲得未來的一代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