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交易評價,樂天桃猿賺翻了,他們出的交易包裹包含了一個油箱已經空了的的老將 ; 一個油箱快空的老將 ; 一個空有天賦但從來沒有健康整季、還只能在桃園棒球場威武的年輕投手 ; 一個早已千瘡百孔、不知道能不能實現的夢想。
就憑這樣的包裹,樂天桃猿換來了中華職棒接下來三到五年最好的工具人,而且這個工具人能守游擊也能守中外野,甚至心情好還能蹲個捕,以後如果受不了林政華的打擊、陳晨威的判斷,沒關係我們有林子偉 ; 如果林承飛要輪休,沒關係我們有林子偉 ; 如果季後賽只想帶上兩個捕手又怕深度不足,沒關係我們有林子偉。
從交易的部分看來,只用少少的代價就得到聯盟最好的工具人,甚至是最頂尖的球員之一怎麼看都很划算,但接下來我們還是要回歸正題,討論一下林子偉的到來到底能不能幫助樂天桃猿拿下下半季的冠軍。
要討論這個,我們就要先抽絲剝繭,看看樂天桃猿今年的問題到底出在哪?
上半季樂天桃猿遲遲打不出競爭力的最大原因有二,首先是牛棚實在是太過殘破,二來是野手群攻防兩端調整不到位。這兩個問題在下半季前幾週看來都有了改善,不過野手的問題還是有一個巨大的致命傷,那便是深度不足。
本季林承飛和梁家榮都出現守備嚴重走鐘的狀況,不過受限於沒有其他人能夠長時間負擔三壘、游擊防區的守備任務,只好讓他們繼續待在場上,我甚至認為林承飛的信心因此受到影響 ; 二壘也是因為林立的傷退而先後試了很多不同人選才勉強維持戰力 ; 中外野則是需要在陳晨威的打擊和林政華的守備之間抉擇。
不過上述問題都能在林子偉的到來以後獲得緩解,畢竟就如同開篇所說,林子偉有能力在棒球場上任何位置出賽,並且都有一定場次的實績,雖然不到大聯盟頂尖的水準,但是要在中華職棒生存下去並有穩定的表現已經綽綽有餘了。
我認為林子偉守備的多用途能幫助樂天桃猿解決許多陣容上的漏洞,但是補上漏洞只能確保比賽能打,要贏球不只看守備、還要看打擊,林子偉的打擊狀況到底如何呢?
相信大家都記得經典賽對上義大利時,一局上的第一次打擊林子偉就在滿球數的情況下,一棒敲出右外野方向的陽春全壘打,為中華隊先馳得點,不過這支陽春砲也是林子偉整屆賽會17打席、14打數當中的唯一一支安打了。
考量到經典賽對手實力參差不齊,樣本數也太小,單拿這點對林子偉的打擊能力做評價似乎有失公允,因此我們換個方向,今年林子偉在獨立聯盟的大西洋聯盟繳出的打擊成績是.270/.376/.500,相較於去年的.307/.411/.565有所落差,不過主因應該是他出賽場次從17場增加到45場,對手對他更加熟悉了,成績也可能有校正回歸。
光看數字大家應該沒感覺,因此我們拉來一些對照組來比較看看,同樣在獨立聯盟出賽,去年在中職打出OPS+98的羅薩今年在獨立聯盟繳出了.331/.429/.581的成績,去年更是.372/.456/.792的恐怖表現,兩者都比林子偉高上不少,不過因為他是在強度較低且更傾向打者的墨西哥聯盟出賽,因此成績可能要打個折扣。
如果同樣以大西洋聯盟的球員為參考標的的話,味全龍的谷德溫就是不錯的比較對象,今年的他在大西洋聯盟繳出了.277/.385/.514的成績,比林子偉要優異一些,但相差無幾,而去年谷德溫在中華職棒26場出賽、102打席卻只繳出70的OPS+,遠低於聯盟平均。
2021年還能在大聯盟打出OPS+89這樣略低於聯盟平均表現的谷德溫2022年在中華職棒和墨西哥聯盟打擊表現都相當慘痛,因此我們可以合理懷疑當時他的身體可能有些異樣,或者有適應問題,無論如何到了他的成績到了十月已經有所回穩,打擊三圍.291/.316/.381,OPS+103應該是比較符合他實力的成績。
固然只有略高於聯盟平均的成績和原先大家的預測有所落差,不過考量到中華職棒用球的品質和設計思路確實和國際上大多數聯盟不同,許多洋將都需要適應也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長打的部分,因此我認為林子偉回台的前幾個月一定會有不少打擊策略要調整,可能只能和十月谷德溫一樣繳出略高於聯盟平均的成績。
職4起看球人
光看第一句話,我就先留了,不能同意更多,這是肖兄最好的一篇...
劉俊廷
但中間主委還要去打亞運欸 熟悉能那麼順利?
佳偉
其實,樂天還有一個工具人啊! 只是 他得到的關愛少很多
Leon Huang
每每看到缺少穩定三游或替補深度不足時,我總會想起余德龍...
Nash Kuo
文章最後用陳鏞基做對比,但是陳鏞基曾經在國際賽證明過打擊實力,林子偉只有在各大國際賽打出史詩般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