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瓊斯盃》新舊體系的疊加效應 總教練桑茂森帶來的影響力

比起前李德威和曾祥鈞,策應能力更出色的曾文鼎,更能夠貫徹桑茂森教練的戰術,似乎也更適合擔綱先發大前鋒。再者,曾文鼎在防守端也能憑藉豐富經驗做出貢獻

作者:EdotTdot_4

卡達本次成軍倉促,據總教練Thanasis Skourtopoulos受訪表示,卡達在瓊斯盃開打前五天,才組隊完成,而且陣中還有像是Abdulla Mousa、Mohamed Nado等15、16歲的年輕潛力股,練兵意味濃厚。此外,除了歸化球員Michael O'Neal Lewis II,卡達陣中其他球員的持球技巧都不太成熟。

前兩戰輕取菲律賓和日本的中華藍,此役交手卡達原本預期不會遇到太大阻礙,沒想到戰況意外膠著,上半場結束,中華藍僅小幅領先3分,易籃過後才漸漸甩開對方糾纏,終場以88比74收下三連勝。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中華籃協

 

減輕搖擺人持球壓力 新體系帶來的效應

前一篇文章提到,在桑茂森教練接掌國家隊兵符後,本屆中華藍的戰術版上,長人高位持球策應的比率增加,尤其是這場比賽中華藍將陣中傳球視野最佳、經驗最老道的曾文鼎拉上先發,搭檔阿提諾(William Joseph Artino),為桑茂森教練的戰術運用增添更多靈活性。

除了在高位替射手Handoff、一箭穿心找到開後門的阿巴西之外,曾文鼎還能和阿提諾進行高低位中鋒配合,這是前兩戰阿提諾與李德威、曾祥鈞同場上陣期間,較少出現的景象。曾文鼎穩定軍心的價值,不只出現在持球時,即便是無球狀態,他也不斷發聲指揮隊友走位,在陳盈駿因傷缺席情況下,幫忙分擔組織的工作。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桑茂森教練制定的戰術中,「Chicago Action」應該是目前中華藍執行成效最良好的戰術之一。除了基本的遞球掩護,若是高位持球的中鋒難以將球交到後衛手上,也可以立刻轉換為罰球線附近的Pindown,讓後衛繞道弧頂接球。另外,阿提諾也具備帶球突破能力,當對方防守注意力都在空手跑動的後衛身上,他也可以選擇自行單打。

中華藍變化多端的「Chicago Action」,令卡達防不勝防。大量採用「Chicago Action」,由長人在弧頂持球,增加鋒衛搖擺人空手走位的頻率,也可以緩解控衛深度不足的罩門,並減輕鋒衛搖擺人面臨的防守壓力。

最大的受惠者莫過於林庭謙,過去幾次披上國家隊戰袍,都以個人單打為主,本屆瓊斯盃則降低持球時間與每次觸球時的運球次數,增加更多跑動與外圍嘗試。截止目前為止,林庭謙在本屆瓊斯盃場均不但可貢獻18.5分,而且兩分球命中率60.0%、三分命中率57.1%,效率極為驚人。

請繼續往下閱讀

 

阿提諾破壞力難以抵擋 擋拆仍是中華隊招牌

桑茂森教練帶來的新體系運作流暢,不代表中華隊打算徹底捨棄固有的戰術。從比賽內容可以觀察到,此戰上半場中華隊主打長人高位持球的新體系,進入下半場又回歸前任教頭Charlie Parker偏好的P&R。

平心而論,比起新戰術,原有的擋拆戰術仍是中華隊球員要熟悉,也較有把握的打法,尤其卡達禁區幾乎沒人可擋下阿提諾,先發中鋒Meho Haracic身材過於單薄,替補中鋒Ndoye Seydou又太矮,只能眼睜睜看著阿提諾在禁區肆虐,兩分球12投9中、進帳21分。

順帶一提,阿提諾至今似乎還未遭遇身材與機動性足以與之匹敵的對手,瓊斯盃三場比賽下來,兩分球命中率達到誇張的76.5%。

 

最適合體系的曾文鼎是先發大前鋒的解答嗎?

比起前李德威和曾祥鈞,策應能力更出色的曾文鼎,更能夠貫徹桑茂森教練的戰術,似乎也更適合擔綱先發大前鋒。再者,曾文鼎在防守端也能憑藉豐富經驗做出貢獻,此戰多次即時協防,干擾卡達頭號得分點Lewis的切入,使他全場兩分球10投僅2中。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