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看中華男籃》瓊斯盃混亂的一夜,中華藍缺乏控衛問題是否持續放大

昨晚中華藍在瓊斯盃歷經險象環生的一役,即便全場保持領先,最後以17分差距贏球,都不可否認攻防內容偏差的結果。主力替補控衛傷勢休養,桑茂森教練改讓林庭謙、吳永盛頂替位置,甚至派曾文鼎從旁協助,借用如今比賽來檢驗,這會不會成為亞運的最大劣勢,以下來探析。

作者:圓周率

《看看中華男籃-05》昨晚中華藍在瓊斯盃歷經險象環生的一役,即便全場保持領先,最後以17分差距贏球,都不可否認攻防內容偏差的結果。主力替補控衛傷勢休養,桑茂森教練改讓林庭謙、吳永盛頂替位置,甚至派曾文鼎從旁協助,借用如今比賽來檢驗,這會不會成為亞運的最大劣勢,以下來探析。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徵召順利卻意外連連,傷勢成不可抗力因素

今年中華隊兵分四路,運用旅外、三大聯盟及學生籃球等各方資源,成功組建有潛力、實力的團隊出來;以備戰亞運為主的一線隊伍,正是瓊斯盃的中華藍隊,徵召算是一路順風,但傷勢卻默默埋下隱憂,讓球隊總是無法以完全體應戰。從日本交流賽到瓊斯盃開打前,「控球後衛」傷兵滿營不斷困擾,林韋翰開刀退出、陳盈駿開刀休養,李愷諺及周桂羽也於近日因傷退訓,連帶影響整體戰術運作與節奏掌控。

此次中華藍陣容攻防平衡不差,就是仍待經驗歷練的球員不少,從建隊就體現需要位領航員來主導;球員的傷退雖令人遺憾,卻沒有任何錯誤,長期賽季征戰要不有傷勢是很困難的,只是嚴重與否、會不會影響持續出賽。桑茂森總教練基本承襲Charlie Parker體系,控衛是快慢節奏的調節器,是禁區外最重要的位置,可想而知如今困境,其在受訪數度表達這部分帶來的影響,期待他們能傷癒歸隊,在亞運登場為國爭光。

瓊斯盃賽前,桑茂森提到會讓林庭謙主打控球位,補進吳永盛頂替李愷諺及周桂羽,而後因奧運男籃預選資格賽退賽,再補入魏嘉豪、林秉聖及張家禾,為後場戰力注入活水,希望能在比賽裡練習到想達成的效果。

請繼續往下閱讀

 

▼持球主軸轉換,活化效應取四連勝

球迷可先去看站上的文章-「新舊體系的疊加效應 總教練桑茂森帶來的影響力」,提到瓊斯盃中華藍的體系運作;日本交流賽後至今,最大改變是持球核心的轉換,從著重後場轉向均衡,讓四五號在高位持球,鋒線跑動創造進攻機會,或是拉開空間使其攻框,以此減緩缺乏控衛的壓力。4場比賽下來,林庭謙、吳永盛擔任一號位,曾文鼎則是另一隱形控球者,各場三取二登錄,將球賽攻防節奏交在他們手上。

接著看中華藍各場表現,首戰菲律賓送出24次助攻,多半集中在後場跟李德威身上,快攻跑動及陣地戰策應為主軸;二打日本則由吳永盛扛主控,但鋒線進攻能量強盛,跑快、吸引包夾來傳出空檔,劉錚與阿巴西合力繳出10助攻便是證明,不過,兩隊實力都不算好,遇到困難並不多。前天對上卡達,改讓林庭謙及曾文鼎主導控球,一打擋拆一走高低位,讓阿提諾繳出75%的命中率,林庭謙上半場飆分、下半場助攻,穩住攻防節奏並擋住對手反擊;昨天迎戰伊朗陷入一片混亂,總計16次助攻為4場最低,除了曾文鼎能穩固陣地戰之外,多數靠鋒線強攻,傳導不見流暢,甚至沒什麼看見,打出內容偏差的一役。

上述能看出,中華藍不再偏重控衛持球進攻,是主打強力防守、攻防轉換,半場組織往兩區塊發展,一是後場與阿提諾的擋拆,二是高低位內線策應;就助攻來源來看,快攻仍大於陣地戰,按比賽對手及陣容不同,持球主軸分布在不同位置上,算是打出活化的多變陣容。

請繼續往下閱讀

 

▼個人突破仍強過小組合作,陣地戰運轉不易

首先要強調的是,瓊斯盃隊伍的實力基本不為一線,中華藍要取勝並不難,所以更要著重在比賽內容,觀看團隊整體調整如何;的確因為缺少強力控衛在場,組織與體系很吃當天狀態,若是不錯就能掌控節奏,要是不行就會雜亂無章,如此呈現中華藍的困境。

(1) 林庭謙打控球後衛是種浪費?

林庭謙是CBA三傑裡身體近況最好的,進攻手段多、單打強勢,這萬花筒可謂中華藍最大兵器;聯賽主打二號,也有一號位經驗,但組織基本不在他基因裡,因此擺到控球是不得已之舉,桑茂森表示是個困難抉擇,卻是相對安心的配置。筆者算支持這個決定,畢竟無法更換人員,又沒太多選擇,林庭謙若能轉打雙能衛,對未來發展也是好的,不流於進攻且能擴展團隊效應,只是如何讓他在攻擊與組織掌握好比重,發揮出最大效益便是重點。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