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聘請求勝心強的總教練Ime Udoka、到選秀前流出可能以第四順位換取即戰力的消息、再到在自由市場大手引入Fred VanVleet和Dillon Brooks兩名具競爭力的球隊的先發球員,種種舉動都顯示出這支火箭已經厭倦了輸球,並決心要結束長達三年的黑暗混亂期,而現在火箭即將面臨一個會嚴重左右到未來的選擇題,究竟火箭會選擇穩健還是進取?…
要脫離重建期到成為具競爭力的球隊,首當其衝就該建立起一套穩定的進攻體系,尤其是這支近四年可謂混亂的火箭隊,眾所皆知Alperen Sengun在這兩年如何被Stephen Silas浪費,到現在有前塞爾提克總教練、曾帶領球隊殺入總決賽的Ime Udoka執旗,Sengun總算有望大放異彩。
作為前塞爾提克總教練,Udoka絕對清楚明白場上擁有一名具高位策應能力的中鋒的重要性,前一季Udoka亦有刻意讓AI Horford在弧頂擔任串連的角色,簡單普通的Chicago action就能打出不同的花樣,也有透過設置Stagger screen和Ram screen等戰術配合,以最大化Horford的能力和價值。
在重視紀律性的Udoka底下打球,即使是明星級別的得分側翼Jayson Tatum和Jaylen Brown,都沒有任意莽為無視球隊進攻體系開火的權力,可想言之Kevin Porter Jr過度黏球和不受控的壞習慣都會很大程度被掩蓋,無論是上場時間或者是角色定位,Sengun都有望重奪應得的份量。
只是這一切在經過七月份的夏季聯賽後,事情的發展貌似變得有所不同…
作為2021年的選秀探花,Jabari Smith Jr(以下簡稱JSJ)一直都被期盼成為Jalen Green身旁的最佳助手,新秀年單調的進攻價值顯然未足以承擔起二當家的責任,但在七月份的夏季聯賽中JSJ就向火箭球迷展示了嶄新的一面:
有別於例行賽主要擔任外圍接應角色,Jabari Smith Jr在蜀中無大將的夏季聯賽中承擔起更多持球進攻的責任,不但先後砍下33分7籃板和38分7籃板6助攻,兩戰場均錄得48.8/33.3/85.2的三圍命中率比例行賽高效不少,在以足夠的個人得分威脅為基礎後,JSJ甚至開發出高位發動進攻的技能,展示了一些長人的策應價值,而這正讓Sengun的未來發展變得撲朔迷離…
前面提及過AI Horford的例子其實存有討論空間,自2015年在老鷹隊開發出三分投射後,Horford在及後的七季都保持著水準的投射表現,即使Udoka執教塞爾提克該季Horford的三分球命中率為近八季個人新低,但場均3.8次三分球出手、33.6%的三分命中率和35.6%的大空檔三分命中率對於內線球員來說仍然堪用,而外圍投射價值正是讓Horford定位更多元的關鍵,Pick and Pop或Offscreen後Pop out甚至外圍Spot up Catch-and-shoot,Horford的策應價值固然會在高位發揮得淋漓盡致,但鑒於投射價值 其實Horford在場上的任何位置都會有其發揮空間。
而Alperen Sengun上季則場均0.8次三分球出手並附帶33.3%命中率,即使現階段能力有限,卻也不能抹殺Sengun投射端的發展可能性;只是相比起Sengun有待觀察的投射能力,Jabari Smith Jr的投射前景則明顯光明許多,穩定性會是JSJ未來需要解決的課題,但JSJ在大學時已經展示出其投射發展上限之高,未來甚至很有可能成為比Horford更好、能無視干擾的射手,也將有望真正複製Horford的場上價值。
由此可見火箭現階段的最大難題是究竟該建立哪一套進攻體系,尤其是要以圍繞未來核心Jalen Green、Amen Thompson、Tari Eason、Cam Whitmore作考量。
選項一:重用Alperen Sengun,複製灰熊依靠Steven Adams的高位影響力維繫球隊的進攻穩定性的模式,不但有望讓Sengun在未來打出與全明星Domantas Sabonis相近的進攻影響力,更能夠Cover到Jalen Green、Amen Thompson、Tari Eason、Cam Whitmore等人較為不穩的進攻和掩蓋他們的缺陷,就跟Steven Adams為Ja Morant和Desmond Bane開路一樣,就現階段來說火箭大部份球員仍在天賦兌現期,為他們的養成買一份保險亦非壞事。
Cloud
這就是高天賦球隊會產生的煩惱,肯定會影響部分球員的發揮,Jabari Smith Jr天花板這麼高,大部分球隊都會選擇他。可以理解為什麼火箭在這個時候當買家,如果還在擺爛累積的天賦,球員也沒空間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