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NBA總冠軍賽由熱火三王拿下冠軍,LeBron James 終於擺脫了無冕王的稱號。這支沒有「正統中鋒」,靠著矮內線快速換防鞏固禁區的熱火,讓聯盟悄悄地吹起一陣風。這陣風熱讓各隊開始思考,培育時間長、折損風險高的傳統中鋒,是不是奪冠球隊必備的要素。
而後來勇士「死亡五小」的崛起,更是證明了即使沒有頂級護框中鋒,仍舊能就打出宰制聯盟的表現。只是這也讓中鋒球員在這個世代舉步維艱,現在要在聯盟擔任禁區中樞,在防守上,橫移速度與大範圍協防能力是必不可少,而進攻上,能投外線已經是基本配備,還要能提供高品質的擋拆,讓鋒衛球員有空擋出手,如果他們被封死,自己必須有一定程度的籃下終結能力。
達成這些,才僅僅是能穩定上場的「基本」而已,如果想要更上一層樓,就必須有更多的自主進攻手段,中距離跳投、策應組織、低位腳步,這些技能多多益善。過去那些偏向低位單打的傳統中鋒,已在現代快速的攻防節奏中,淪為拖慢球隊的負資產。
換句話說,現代的中鋒不僅只要保護籃板,更要「全能」才能生存。
而轉變的起源,都是從2011年開始。
但是也是在這一年,出現了一名有著現代中鋒「進攻雛形」的球員:Nikola Vučević。
「我覺得自己天生就是喜歡打籃球。」
「在我小時候,我感覺自己未來想要成為一名籃球員。」
「就像我的父親一樣。」
Vučević 生於瑞士,成長於比利時,父母都是職業籃球員,因此在耳濡目染之下,Vučević 很小的時候就喜歡籃球,甚至想要追隨父親的腳步,當一名職業籃球員。
隨著父親在退休後舉家搬到了故鄉蒙特內哥羅,Vučević 也在父親擔任教練的俱樂部中展露頭角,成為該地備受期待的年輕球員。也就在此時,美國的球探看上了 Vučević,邀請17歲的他到美國高中與大學接受更菁英的籃球訓練,直到這個時候,Vučević 才發現,自己可能不僅可以成為一名職業球員,更有機會挑戰籃球世界的最高殿堂。
「對我來說,進入 NBA 是夢想。」
「在大二時,我發現自己有機會實現這個夢想。」
「因為當時我們對陣一些排名靠前的學校。」
「我和那些有望進入 NBA 的球員對位時,我表現的不錯。」
「這讓我有了信心,因為既然他們可以,那我相信我也可以。」
在美國受了三年的訓練,20歲的 Vučević 在大學籃壇已經可以繳出17.1分、10.3籃板的成績,入選了太平洋10校聯盟的第一隊,甚至有媒體將他譽為該屆僅次於 Enes Kanter 的最佳中鋒,有機會衝擊第一輪選秀,這也讓 Vučević 毅然決然地放棄自己的大四賽季,投身 NBA 選秀。
「在中鋒位置上有絕佳的身材。」
「擁有可以銜接到 NBA 的低位進攻動作。」
「具備外線投射能力,讓他也能在高位發起進攻。」
「懂得觀察對手站位,知道何時出手、何時該傳球給隊友。」
「爆發力與移動速度不足,讓他在對抗具備運動能力的球員時會顯得吃力。」
「偏向保護籃板,缺乏阻攻的威嚇力,得仰賴團隊的防守策略。」
從球探報告上看起來,7呎(約213公分左右)、臂展7呎4吋(約224公分左右)的 Vučević 擁有標準的中鋒身材,在進攻上的完成度也相當高,同時還有觀察站位與策應的潛力。只是體能的侷限,讓他在防守端必須得靠團隊戰術與防守戰術彌補,連帶也下降了發展的天花板。但高地板與即戰力的特性,讓 Vučević 在聯合試訓之後,各家媒體還是普遍給出首輪中段到後段的預測。
「當時我的經紀人告訴我不用擔心。」
「但我還是非常緊張。」
「即使我知道自己很大機率會在前20順位中選。」
「可我還是沒法放心,直到聯盟總裁喊出了我的名字。」
最終,Vučević 在首輪第16順位被七六人選到,正式地開啟了他的 NBA 之路。
從魔獸的包裹到白魔獸
新人年的 Vučević 在七六人大多時間都是在板凳上度過,因為當時球隊人滿為患,先發有 Elton Brand 和 Spencer Hawes 兩名長人,板凳端則有 Thaddeus Young 這名雙能鋒,因此 Vučević 在新人年場均僅有15.9分鐘的出賽時間,但也確實如同球探報告所說,Vučević 在低位腳步上技術純熟,同時也有中距離投射能力與策應技巧,這讓他在高低位都很有威脅性,如果慢慢給予他機會,或許假以時日,他能在新人的四年約結束前,成功地接下先發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