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瓊斯盃》「5-out」對決惜敗 中華白的小球啟示錄

今天瓊斯盃中華白對南韓之戰,讓三位內線球員輪休,原本人手就以側翼較多,此戰等同確定以「五小」、「5-out」的思維應戰,雖最終不敵南韓,但僅以兩分惜敗,比賽內容更讓球迷可以對這些臺灣側翼小將多點信心。

要提到國際賽的競爭力、國家隊的人才培育,中華男籃、或者說臺灣籃球圈始終需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即使臺灣學生籃球頗具熱潮,但對多數球隊來說,高中的「內線長人」就是差不多190公分左右、甚至不到這個身高,然而很明顯,以世界戰場的規格、或至少在亞洲戰場上,190頂多就是側翼位置的身高,甚至可能比較接近二號位。

至少在亞洲戰場,多數期待四號位有200公分,三號位最好要有195公分,至少要190以上,不到190的都歸類為後場,因此在學生籃球就有非常多「轉型」的議題,在高中你有190左右,可能就基本是球隊的禁區球員,甚至可能是全隊最高、要主打中鋒,如果未來有持續往更高層級的打算,那很可能在大學階段至少要拉出禁區,再琢磨面框持球技術,最好可在經過大學階段、最多在成人階段一兩年的奮鬥後,能成功轉為側翼球員,才有繼續往後、甚至國家隊培育的可能性。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年臺灣籃球兩個轉型最成功的案例,是剛跟T1 League新北中信特攻簽約的黃泓瀚和現P. LEAGUE+臺北富邦勇士的周桂羽,兩人在高中時都是球隊的中鋒,黃泓瀚在健行科大時受限於陣中人力還是後場球員居多,多半主打四號,但已經有許多傳球、投籃的動作,而周桂羽在臺灣師大時固然速度未必達到後場水準,但已經是先發三號,近職業後持續琢磨,才在近年更為成熟後成為勇士重要的外圍持球點。

這次瓊斯盃中華白陣中,有身高203公分原本就是內線的斑霸、從大學到職業都以矮禁區球員為標籤的藍少甫、各自在學生時期都以中鋒為主的孫思堯和鄭名斈、主打控衛的陳又瑋和白曜誠外,其餘都是原本主打側翼、或目標能轉型側翼的球員,而今(8月19日)天對南韓之戰,中華白總教練許皓程讓斑霸、孫思堯、藍少甫及陳又瑋休兵,等於是一次擺明用「無中鋒」、「五小」、「5-out」陣型及思維應戰的機會。此戰中華白先發除控衛白曜誠外一次排上賀丹、賀博、林信寬、陳范柏彥,採用以上思維的意味明顯。

實際上在賽會第一天,中華白的先發就是內線的斑霸、後場的白曜誠,以及三個側翼賀丹、賀博、林信寬,其他比賽多數也只有把林信寬、白曜誠換成陳范柏彥、陳又瑋的差距,如果把已經在大學轉型的林信寬、正在轉型路上的陳范柏彥、江均都是為廣義的側翼來看,中華白一直都在場上會擺上三名側翼,今天更是多數時間以至少「四側翼」的陣型面對南韓,許皓程說:「南韓大概是亞洲5-out的始祖,能和南韓對決時正面吸收這樣的經驗,我相信對球員們會很有幫助。」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戰雖欠缺中鋒,因此讓南韓洋將Du'Vaughn Maxwell打出23分、9籃板、9助攻的亮眼數據,但中華白小將表現同樣出色,上半場在南韓火力全開時也用進攻還擊,第四節雖一度被拉開至14分差,但依舊沒有放棄,馬建豪在比賽最後12秒內連進兩個高難度三分球,一度於比賽最後3.8秒追至只差2分,無奈在南韓兩罰落空後,因在後場持球無法喊暫停,未能來得及出手,終場97:99惜敗,在瓊斯盃前兩天接取勝後,吞下五連敗,戰績成為2勝5敗。

馬建豪全場三分球投6中4,攻下全隊最高的20分,賀丹投進三顆三分球得到18分次之,賀博再次上演一次精彩爆扣進帳15分,林信寬、白曜誠各有13、11分,南韓除Maxwell外,一開賽就火力全開的高燦赫也有23分,鄭俊元、鄭孝根則各得到19、17分。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建豪身高超過200公分,早在松山高中時期就被當成側翼培養,雖在今年中華白因陣容人手因素多半打四號位,進攻時卻都以外線投射、面框切入為主,儼然是臺灣的高大側翼人選,今天投籃手感出色,也展現了各方期待他的投射威力,而今天的多位臺灣側翼們,賀家兄弟一如整趟賽事的耀眼,林信寬找回前兩戰的外線手感,連江均都有一次漂亮的切入雙手灌籃,在在打出這些小將轉型的成果、與實際上的側翼能力。

許皓程給今天中華白的表現打了不錯的分數:「呈現的內容應該有七八十分,還有很多時候太想要急著拿球做持球攻擊,但5-out更重要是無球時幫隊友創造機會,找到最好的空檔出手。」馬建豪認為自己關鍵時刻的兩個三分球不是重點,也對自己要對抗到對手的禁區很有信心:「在CBA時已經很習慣他們的防守強度,所以內線的對抗我不擔心,進攻時面對對方的內線我有速度優勢,這場我們要打五小,重點是不斷打攻守轉換,對手的優點在切傳、球的流轉都做得很好,我們應該要好好學習。」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