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8/21

黑粉也是粉-瓊斯盃是自爽盃,那又如何?

近年來,瓊斯盃被稱為「自爽盃」的言論在籃球圈廣為流傳,也有自嗨盃、窮輸盃等大同小異的代名詞出現,對此,筆者先在這邊寫下結論,瓊斯盃是自爽盃,那又如何?

作者:Allen

glacier1943

邪穢可以的話就不要花納稅人的錢啊~交流驗收可以跟自慰畫上等號, 真特別的觀點

近年來,瓊斯盃被稱為「自爽盃」的言論在籃球圈廣為流傳,也有自嗨盃、窮輸盃等大同小異的代名詞出現,對此,筆者先在這邊寫下結論,瓊斯盃是自爽盃,那又如何?(如果喜歡用聽的,可以直接點選連結瓊斯盃是自爽盃,那又如何?收聽唷!)

因疫情睽違三年再次舉辦的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今年於臺北和平籃球館盛大舉行,而本屆賽事於8/20(日),正式畫下句點。女子組由日本隊拿下冠軍,中華藍白兩隊分別名列三四名;男子組則由美國拿下冠軍,中華藍白兩隊分別位居第二及第六名。本屆賽會最佳五人為中華藍隊劉錚、林庭謙、阿提諾、韓國隊Du'Vaughn Maxwell及美國隊Pierre Crockrell II。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討論這個主題前,還是得先了解一下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大略的歷史背景

出生於1906年的Renato William Jones,是1932年成立FIBA國際籃球聯合會的創辦人之一,也自1932年起擔任秘書長的職位長達四十多年的時間,在擔任秘書長的任期中,他大力的推動了籃球發展,包含籃球運動進入奧運的項目中、將籃球運動推廣到世界各地等。

圖片來源:South Wales Argus

而自1966年起,William Jones就以他的名義在世界各地舉辦邀請賽,其中包含西班牙、阿根廷等國家。
1971年,中國正式加入聯合國;1974年,中國籃協加入了FIBA,可想而知遭到除名的就是台灣,喪失會籍的台灣,同時也喪失了和其他國家切磋、交流的機會。

請繼續往下閱讀

1976年,時任中華民國籃球協會理事長的余紀忠先生,拜訪了William Jones,希望能重新取得會籍,可惜礙於當時的國際情勢,此舉仍以失敗告終。
不過William Jones以其個人名義,授權中華籃協舉辦國際邀請賽,由於他對於世界籃球圈的影響力過於巨大,以他為名的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吸引了世界各國共襄盛舉,包含美國、法國、丹麥、韓國、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1977年第一屆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就此誕生

圖片來源:台灣回憶探險團

(詳細歷史:瓊斯盃歷史回顧(一)1977年-1988年:瓊斯盃的誕生與中華體育館時期)

時至今日,瓊斯盃已來到第42屆,中間曾因中華體育館火災、SARS及新冠肺炎停辦了幾屆,但仍無損瓊斯盃對於台灣球迷的重要性。近年來,瓊斯盃被稱為「自爽盃」的言論在籃球圈廣為流傳,也有自嗨盃、窮輸盃等大同小異的代名詞出現,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評論出現,主要原因為以下兩點。

請繼續往下閱讀
  1. 參賽隊伍實力落差太大
  2. 瓊斯盃贏球,國際賽輸球
以上兩點皆為事實,過去連年皆派出國家隊出戰瓊斯盃的韓國隊,由於今年瓊斯盃與其他國際賽撞期,因此由去年球季KBL的冠軍球隊-安養KGC組隊參加,陣容實力與過去落差不小;同樣派出職業隊的還有菲律賓,由PBA職業球隊Rain or Shine Elasto Painters代表出戰。

少了過去在亞洲賽場呼風喚雨的Hamed E. Haddadi後,伊朗隊的實力也大不如前;日本隊則是派出大學明星隊參賽,但陣容不包含參加世大運的球員,同時也沒有參加WUBS冠亞軍球隊的主力球員;美國則由NCAA一級球隊(大約排名100)UC Irvine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代表。根據上述的簡介各隊的實力便可略知一二,也難怪會有實力落差過大等評論出現。

不過瓊斯盃是自爽盃,那又如何?

回顧台灣籃球的歷史,我們曾經歷無法和外界交流、切磋的黑暗期,經過前人的努力爭取,才有了William Jones的授權,瓊斯盃的誕生;也因為前人多年來的努力維護,瓊斯盃才能從上個世代延續到現在,全世界有多少個國際邀請賽,能夠舉辦到42屆?
筆者認為,在這42屆的過程中,所有參與過的球員、教練、球隊行政,甚至是主辦方、工作人員、贊助商等,還有不斷支持的球迷,都值得一份肯定。

再說,台灣能有多少舉辦國際型賽事的機會呢?若是聚焦在籃球這項運動上,是不是少之又少呢?筆者大略翻閱了一下資料,撇除瓊斯盃,從最早期1963年,曾在中華體育館舉辦第二屆的亞洲籃球錦標賽;2002年的亞洲U18女子籃球錦標賽;2004年主辦第一屆亞洲挑戰盃籃球賽;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及由T1聯盟主辦,現正於新莊體育館進行的2023世界盃男籃熱身賽。
在台灣能夠親臨現場,親眼目睹世界各國籃球好手的機會,一雙手就能數完,瓊斯盃是自爽盃,那又如何?​它的存在,至少能讓台灣籃球接軌世界,和其他國家交流,同時驗收這一年累積的成果,這樣的好機會,是自爽盃,那又如何?

最後,那些身披中華隊戰袍的球員、教練等,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感受的那群人。回想一下身為球迷的我們,各自的人生經歷中,想必都會有類似成果發表、競賽,或是登上舞台表現的機會,當這得來不易的機會出現時,會不會希望支持自己的親朋好友或是球迷能在現場見證這一份榮耀呢?在滿場自家球迷的主場優勢下,會不會更有鬥志呢?筆者認為,這個答案是必然的。

圖片來源:Yahoo

這些中華隊的成員們,在多數征戰國際賽的經驗中,都沒辦法享受到主場優勢,難得有主辦於台灣的瓊斯盃,能夠感受到全場球迷歡聲鼓舞的氣勢,再加上最珍貴的家人好友能來到現場支持,能在自己所重視的人面前,展現出最好的一面,瓊斯盃是自爽盃,那又如何?筆者於現場看到賀丹賀博兩兄弟及其他球員、教練,於比賽中或賽後和親友的互動,從中獲得了滿滿的感動。

賀丹賀博賽事結束後和家人擁抱 (筆者現場拍攝)

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有著多年的歷史,不論台灣籃球是否陷入低潮期,瓊斯盃仍挺住堅持了下來,成了台灣籃球最具代表的賽事之一,也間接代表了台灣的籃球文化。

這樣的賽事、這樣的文化不能只靠著主辦方及參賽的成員來守護,身為球迷的我們也應該共襄盛舉,你我都可以認為瓊斯盃是自爽盃,但那又如何?過多的謾罵、酸言酸語並不會使台灣籃球更加進步,相信多數的球迷都是真心希望台灣籃球能夠更好,但環境好的基本要件不只是企業財團願意支持,球迷的支持也是重要的一環,做個理性的球迷,相信總有一天,台灣的籃球能讓世界各地更多人看見。


一些我的新文章

NBA 2022-23賽季十大事件

十項Nikola Jokić季後賽達成的驚人記錄

十支還在尋求隊史首冠的球隊(西區篇)

十支還在尋求隊史首冠的球隊(東區篇)

台灣籃球選秀會哪些環節該作調整?
 

有興趣的球迷們歡迎追蹤&收聽 球迷來尬聊 球迷來尬聊 
粉專會更新一些最新消息
Podcast則會以閒聊各種主題為主
歡迎球迷朋友們來和我們一起交流!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