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瓊斯盃》教育意義大於籃球 Russell Turner的執教哲學

停賽三年後重新舉辦的瓊斯盃,這次邀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I)代表美國出賽,以八戰全勝之姿奪下冠軍,比賽內容提供的強度讓球迷驚艷,但對於並非首次來臺的總教練Russell Turner來說,這一趟旅程的教育意義,遠高過他們在場上的表現。

「這不是我第一次來這裡了。」Russell Turner緩緩地說。

因Covid-19疫情停辦三年的瓊斯盃今年重新登場,邀請到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UCI)以代表美國隊的身份來臺,自2010年起就在該校執掌兵符的Turner,也「再次」踏上寶島,而Turner口中的上一次來到「這裡」,指的是遠在27年前的1996年,當年瓊斯盃也有美國隊,由NCAA的大西洋海岸聯盟(ACC)明星參加,而當時身為威克森林大學助教的Turner,也正是當年隨美國隊來臺的助理教練。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不是第一次參加瓊斯盃,Turner深刻了解瓊斯盃的戰況與賽程,即使這未必是有積分、有正式戰績的錦標賽制度,但以邀請賽來說,能有亞洲各國的球隊參加,對於NCAA球隊來說依舊是很特別、也很有意義的挑戰,「9天內打8場,跟當年12天打11場一樣,都是賽事非常密集、給我們很大考驗的賽程,這個時間(八月中)美國許多大學已經開始新學期,但UCI因為授課安排關係所以還在放假,因此正好適合在開學前給自己一次磨練。」UCI在瓊斯盃開賽約兩個月前,就已經在校方網站上寫下籃球隊將會參賽的消息,美國NCAA規定單一學校每四年一次出國計畫,而UCI這次就選擇瓊斯盃作為他們的旅程。

「NCAA的球隊,很多人平常只看過美國的籃球。」Turner說。「美國當然是世界上籃球最好的國家,但籃球不會只有美國一種風格,不同國家、不同人才、不同作戰策略的籃球也需要NCAA球員來學習,才能了解籃球各種運作方式如何。」雖然UCI在這次瓊斯盃一開始就先來三場得分破百、勝分破60的大勝,但Turner認為這不代表他們是什麼實力遠超乎各隊的超級強權、或是什麼UCI認為這次瓊斯盃毫無挑戰性,「我們許多球員,都是第一次看見亞洲球隊怎麼打,實際上卡達、阿聯等球隊後來也越打越好,代表第一天輸我們的內容未必是他們真正實力。我們只是這次人手帶的夠,能用不同的方式針對場上狀況改變策略,我們在這次瓊斯盃表現很好,甚至超過我預期的好,才是我們贏球的原因。」

UCI這次打瓊斯盃帶了17人,Turner表示一般情況下他們會維持校隊人數在16人,這次多帶一人,就是預備短期內密集出賽的陣容深度需求、以及針對不同國家時改變戰術需求,這次UCI帶的六名205公分以上、其中四個超過210公分的長人,原本Turner規劃的正常陣容是一次至少兩人在場上,維持「雙塔」的陣型,但他以對中華藍、白兩場比賽為例,「當我認為場上空間、對抗區域防守更為重要時,我改使用一大四小的陣型,我的前鋒們也很爭氣,努力達到我改變陣型的期待,這就是我們做最好的地方。」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十多年前是威克森林大學助理教練,Turner曾在2000到2004年轉戰史丹佛,2004更加入NBA金州勇士擔任助教,再到2010年離開NBA、成為UCI主帥,對他來說固然總教練的頭銜高於助教,但在大學可帶來的教育意義,更是他認為比職業籃球重要的元素。「和職業籃球相比,大學教練可以給球員更多影響,大學球員未必成熟,但大學教練未必要馬上幫球員得到更好的合約,而是能在球場上的陪伴當中,幫助他們從男孩變成更好的男人,當然我在大學還是需要幫助球隊拿到勝利,只是如果我能幫助球員變成更好的人、帶給他或他身邊的環境更多正面力量,那都會是我身為大學教練的成就。」Turner說。

在Turner的哲學裡,籃球當然還是要勝利,不論是他原本的雙塔陣型、或是他2015年曾經在一場比賽中排出最高7呎6吋、最矮6呎8吋、NCAA史上最高的先發陣容都是,但Turner要傳達給球員的事情不只是勝利,「我剛來到UCI時,陣中球員沒有一個比我(6呎7吋)高,我們打得很快,像亞洲球隊一樣。現在我基本會用兩個長人,依然能贏球,我要說的是,籃球固然永遠和身材、技術相關,可以因為比別人更好的身材、更好的技術而佔優勢,但籃球場上最美好的事情是,你永遠有不同的方式可以變得更好,只要專精於自己的成功之道,你就可以讓美好的事情成真。」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