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擷取自網站 The Athletic )
由於今年夏天沒有大型國際賽事,歐洲各隊組軍時間皆提前,曼聯、兵工廠,皇馬接連招兵買馬,為近期在轉會市場最活躍的代表,但真正達到「富可敵國」級別的唯獨有阿拉伯聯賽。賽季結束至今他們已經購入Karim Benzema及N'Golo Kanté(伊蒂哈德); Édouard Mendy及Roberto Firmino(阿爾阿里); Kalidou Koulibaly(希拉爾),美國時間8月13日希拉爾以9000萬歐元轉會費帶走Neymar,更對其開出2年1.6億歐元(約1.75億美元)天價合約,如此頻繁的動作使人們開始思考,阿拉伯足球難道要跟上世界的腳步了?但若是暸解這個最富有的中東國家背景,其實更多會聯想到8個字:「運動洗白,金錢足球」。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過去每當有中東資金投入至歐洲球隊,我們多少會想到此動機,但沙烏地阿拉伯情況有所不同,其發展的體育項目並不局限於足球,板球、高爾夫球、拳擊及賽車等等,亦是其投放資源的標的。此外早期儘管是入資歐洲足球,他們也並非一開始就鎖定頂級俱樂部,而是從紐卡索聯這隻英超中流球隊開始,起初他們投放的資金量也沒有像之後在曼城時如此龐大。當時的阿拉伯更願意平均分配資源讓所有在國內的運動項目皆同步發展,不過再多的「表面功夫」亦難以改變世界對其形象的疑慮。
不斷傳出迫害記者、同志定罪、限制言論自由等負面議題,使西方國家對其形象有所質疑,且國內民眾對其政府更是怨聲載道。阿拉伯人口結構以75%為壯年人,皆小於35歲,從小便接觸世界的普世價值,他們早已不滿自己國家遺留下來的封建與傳統,2010年12月爆發的「阿拉伯之春」,近幾年反對政府的聲浪愈加頻繁,更是展現出國內人民嚮往改革的決心。阿拉伯皇室與政府不斷尋求一個契機可以化解此危機,直至2022年的這一天……
2022年11月22日,卡達世界盃C組預賽第一場由沙烏地阿拉伯對上阿根廷,雙方陣容實力懸殊,在上半場開賽10分鐘Messi踢進點球取得領先以後,比賽結果看似毫無懸念,結果阿拉伯持續死守球門,使阿根廷在35分鐘內出現3次越位違例,在下半場開賽沒多久於五分鐘內連續進球,完成驚天逆轉,最終阿拉伯以2:1取得小組賽首勝,同時也送給最終捧起大力神盃的阿根廷該屆賽事的唯一一場敗仗。這場勝仗使阿拉伯國家隊成為沙漠之光,全國上下從皇室到民眾皆舉國歡騰,大街小巷傳出慶祝聲音震耳欲聾,上千阿拉伯民眾跨過卡達邊境只為了慶祝他們國家隊擊潰堅不可摧的阿根廷,皇室更是與民同樂下令全國放假。世界盃最大冷門就是一切開端,足球的影響與凝聚力比想像中還要大,阿拉伯並不是沒有球迷,只是當地足球發展緩慢,不夠吸引觀眾進場。
世界盃過後,討論焦點不再是非法移工、貪污、言論自由等社會議題,話題轉圍繞著世界盃的精彩程度,卡達更是透過舉辦世界盃而被世界看見,這一點也是阿拉伯想要效仿的事情,於是申辦2030年世界盃主辦權為他們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