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觀念是否跟得上「核心肌群」的潮流呢?
在大學時期,我曾經看到一篇關於仰臥起坐導致半身不遂的新聞。當時,訓練「核心肌群」以達到「穩定脊椎」的觀念非常熱門。然而,現在的網路查詢結果顯示,很多人對於核心肌群的認識仍停留在過去。
雖然國外已經將仰臥起坐從體適能中剔除,但在台灣,人們仍在討論如何正確執行仰臥起坐以避免受傷。難道外國人沒有發現如何執行比較正確的方法嗎?當然不是!這是因為仰臥起坐所訓練的「腹直肌」並不能算是核心肌群。
因此,若想要在仰臥起坐中維持核心穩定以保持脊椎健康,就必須加入許多限制條件,動作的要求也會更加嚴格,對一般人而言不太容易達到要求。因此,我們可以找到其他容易誘發核心肌群出力的動作,以避免受傷,這也是為什麼國外已經剔除仰臥起坐的原因。
看到這邊的你,會不會對「腹直肌不是核心肌群」感到驚訝?
⚠️ 其實現在常見的核心肌群:腹直肌、腹內外斜肌、豎脊肌等,都不是核心肌群!
在最初的時候,核心肌群的觀念是「靠近脊椎附近的肌群」,因此包括了上述提到的肌肉,但近年來核心肌群的定義逐漸轉換成「維持脊椎穩定的肌群」。隨著時間的推進,核心肌群的功能變得越來越具體,但對於核心肌群的認知卻變得越來越模糊。
📌 按照肌肉的功能,可以粗略分成兩種:
1️⃣ 動作肌群
動作肌群顧名思義,是用於做出動作的肌群,通常指跨越多個關節的肌肉。因為跨越多個關節,所以它們能產生比較大的力矩,進而產生動作。
2️⃣ 穩定肌群(在脊椎附近被稱作核心肌群)
相對地,穩定肌群則是用於穩定關節的肌群,通常指跨越單一關節的肌肉。它們的主要功能是維持關節穩定,並使兩個骨頭之間做出一些細微的關節間活動,以避免關節卡住。例如,肩膀夾擠症候群就是因為關節間活動不適當而導致的。
根據以上的定義,穩定肌群通常指跨越單一關節的肌肉。因此,腹直肌、腹內外斜肌和豎脊肌等跨越多個關節的肌肉恐怕不能算是核心肌群。儘管不能說動作肌群就完全沒有穩定的功能,但是它們的主要功能還是協助我們做出「大動作」。
核心肌群包括具有穩定功能的肌肉,而不是那些主要用於動作的肌肉。這些肌肉可以幫助控制和支撐脊柱和骨盆,提高身體的穩定性和平衡性。
📌 那核心肌群到底有哪些呢?
在腰椎附近的核心肌群包括:
- 腹橫肌
- 多裂肌
- 橫膈膜
- 骨盆底肌(其實不只一條,在此統稱骨盆底肌)
這些肌肉包覆在腰椎的前後左右及上下,等於是把整個腹腔6個方位都包覆住了,因此如果要訓練核心穩定,恐怕是要訓練這四條肌肉,而不是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肌群了!
💡 補充
實際上,這些核心肌群其實大家常常在使用,只是你可能沒有注意到而已。舉例來說,健身房常聽到的口令,像是「像皮帶勒住你的腹部」、「腹部往內收,感覺腰圍縮小」等,其實都是為了誘發核心穩定,進而誘發腹橫肌收縮。
此外,現在非常熱門的皮拉提斯,裡面的運動設計與口令給予,都是為了誘發上述提到的那些「核心肌群」,而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動作肌群」!
⭐️ 總結
- 核心肌群是一種「單關節」肌肉,其功能是提供「穩定」性
- 腹直肌、腹內外斜肌、豎脊肌都不是核心肌群
- 腰椎附近的核心肌群有腹橫肌、多裂肌、橫膈膜和骨盆底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