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後一個的大滿貫—美國網球公開賽(US Open)—即將於下星期一(2023/8/28)開打,身為年度的壓軸好戲,美網一直都有自己的特色及獨特的賽事氣氛。本篇文章就帶各位讀者一探美網的特色及風格。
第一個男女獎金平等的大滿貫賽事
美網早在1973年就實施男女獎金平等的制度,這個在當時真的劃時代的重要改革。今年適逢五十週年,官方也以此當做正式的宣傳海報,提倡平等議題。至於其他三個公開賽:澳網在2001年才實施男女獎金平等制度,法網在2006年跟進,最保守的溫布頓則是到2007年男女選手獎金才一樣。美網在這個議題上早了將近三十年,非常具有代表性。儘管許多球迷認為女子選手在大滿貫只要打三盤兩勝,與男子單打的五盤三勝有差別,但是拿到的獎金卻一樣多,基本上是一個「不平等」的現象,不過這個議題牽涉層面很廣,有空我們再好好談談。
經歷過三次場地改革的大滿貫賽事
美網可說是四大公開賽中場地變更最多次的賽事:1881年至1974年為草地場地,1975年到1977這三年為紅土場地,1978開始改為硬地場地。比賽地點也經過多次的轉移,一直到1978年遷移現在紐約皇后區Flushing Meadows的「Billie Jean King National Tennis Center」舉辦 。雖然是硬地球場,美網在1978到2019年之間採用的是「Deco-Turf」的硬地材質,2020年後改為「Laykold」。此外,場地的顏色也有所變化:2004年之前整片球場都是綠色,2005年之後球場有效區域(包含雙打)改為藍色,其它區域改為綠色;目的是讓選手、現場觀眾以及電視轉播的球迷更容易看到球的移動。
(左邊為2004之前美網場地的顏色,右邊為2005年後的顏色,中間區域改為藍色。)
第一個決勝盤採取搶七的大滿貫賽事
美網從1970年代開始就在每一盤實施搶七「teibreak」來決勝負的制度,決勝盤(男子第五盤與女子第三盤)也不例外,首創大滿貫賽事的先鋒。澳網跟溫布敦一直2019年才開始實施決勝盤使用tiebreak的制度(澳網是搶十分的tiebreak,溫布敦則是決勝盤12-12的時候進行搶七分的tiebreak,當年決賽Federer與Djokovic就是打到天昏地暗的12-12之後採取搶七分的tiebreak,最後由Djokovic勝出)。不過從去年(2022)年開始,四大滿貫賽事都已經統一決勝盤6-6平手之後,第十三局以一個「搶十」的「match-tiebreak」來決定勝負,避免過去冗長的決勝盤「long game」制度讓比賽沒完沒了。
參考閱讀:四大公開賽決勝盤規則重大改變:將以搶十分的tiebreak決勝負
擁有觀眾人數最多的中央球場的大滿貫賽事
美網的比賽場地位於紐約皇后區的「Billie Jean King National Tennis Center」,其中的中央球場「Arthur Ashe Stadium」在1997年落成,可以容納將近兩萬四千名觀眾,是四大公開賽當中最大規模的球場。2016年Arthur Ashe Stadium蓋好了一個巨大的屋頂,成為四大公開賽中擁有屋頂的最大型中央球場。
另外美網的第二大的球場「Louis Armstrong Stadium」也在2018年重建,除了可以容納一萬四千名觀眾之外,也擁有了一個可開合式的屋頂,讓比賽不至於受到雨勢的影響。
總獎金破紀錄的大滿貫賽事
身為年度最後一的大滿貫比賽,美網每年都以破紀錄的獎金為目標:今年賽事獎金高達六千五百萬美金,再度創紀錄。比起去年的六千萬美金,今年總獎金增加了百分之八;男女單打冠軍各可以帶走三百萬美金的獎金,比去年的兩百六十萬多了百分之十五;單打第一輪輸球的選手也可以拿到八萬一千五百美金,都是四大公開賽之最。
第一個引進「鷹眼制度」的大滿貫
2006年的美網第一次正式引進「鷹眼」系統作為輔助判決,成為四大公開賽的開端。原因起源於2004年美網女單八強小威對上Capriati那場充滿爭議的賽事。該比賽中小威有四球被判出界,但經由鷹眼回放(僅只在電視上播放)後顯示都在線內,其中一個反拍的致勝球還被主審改判出界,這一球完全還在線內,連白色的邊線都沒碰到就被主審改判:小威相當嚴肅地說:「That ball was soooooo in」,連球評都說「This is crazy」、「That's not even close」,另外還有一個Capriati的發球經過鷹眼回放應該是出界。單單第三盤就出現五個誤判,而且都是Capriati得利,也讓該場比賽的主審Mariana Alves事後被球迷戲稱為「鷹眼之母」。從2018年開始,美網的所有比賽場地均設有鷹眼設施,提供選手挑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