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Stephen Strasburg宣布退休:一代天才不完美的完美生涯

根據《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Jesse Dougherty的獨家消息指出,被臺灣球迷暱稱「天才中史」的Stephen Strasburg,不堪傷勢困擾,已經決定退休,國民隊官方將在九月正式宣布這個消息。 他的生涯留下113勝62敗、3.24防禦率、1723K的成績,他並未愧對「天才」的名號。但若你曾經歷過全世界為他瘋狂的新人時代,你應該會忍不住嘆息,認為他的生涯應該不僅如此而已。

作者:一貫三

fb - 邱仕丞

單純好奇
若在長約還沒走完的狀況下,球員自請退休,剩下的合約還算數嗎?

一貫三

國民跟他的團隊正在協商中

根據《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Jesse Dougherty的獨家消息指出,被臺灣球迷暱稱「天才中史」的Stephen Strasburg,不堪傷勢困擾,已經決定退休,國民隊官方將在九月正式宣布這個消息。

他的生涯留下113勝62敗、3.24防禦率、1723K的成績,他並未愧對「天才」的名號。但若你曾經歷過全世界為他瘋狂的新人時代,你應該會忍不住嘆息,認為他的生涯應該不僅如此而已。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回到他的高中時代,他並不是那種「從小就名滿天下」的天才。首先是他的身材,你能想像,現在登記196公分、108公斤,肌肉無比結實的他,高中其實胖得不得了?

他的高中教練Scott Hopgood說:「他會在跑壘時扭到膝蓋,甚至在投手丘上跌倒,只因為他的身體強壯度,承受不住他的重量。」日後在世界大賽投手丘上一夫當關的Strasburg,當時也缺乏抗壓性。只要比賽很順,他就能投得很好,但局面如果變得緊張,他就會過度用力,甚至影響到隊友開始頻頻失誤。

他高中的隊友更向球探表示:「Strasburg會畏懼自己的影子。

請繼續往下閱讀

影片來源

也因此,他高中時拒絕所有球探,只想升上大學。幾乎沒有任何NCAA一級強權願意對他遞出橄欖枝,僅有聖地牙哥州大的投手教練Rusty Filter看出了他的潛力,說服總教練Tony Gwynn讓他入隊。「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如果沒有Filter,可能天才從來不會綻放。

他進大學時還嚴重過重,即使只是簡單的跑步衝刺,他都做不完,甚至直接吐在草地上。是他的體能教練,逼他一直進重訓室,直到他終於減到符合自己身材的體重。

「天才」的故事,由此開始。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高中時球速勉強能破140,在減重後直逼155。大一那年,他擔任球隊的終結者,整季對方打者打擊率低到僅.141。但這還不足以讓全世界的棒球迷都知曉他的名號。

2008年,也就是他升上大二的時候,他的球速開始上看160,也因此他轉任先發。那年的4月11日,僅僅是他轉任先發第七場比賽,他創造了神蹟:面對猶他大學,單場23K 1安打完投完封勝。這已不是「技驚四座」可以形容,他讓全世界的棒球迷都為之震撼。

影片來源

他的三壘手Nick Romero說:「我只記得我站在三壘,不停接到捕手三振後傳來的球。我已經不記得到底幾次,就是1K接著又1K」整場比賽他也僅投出一次保送,該場捕手Erik Castro說:「猶他打者唯一能打出的安打就是剛好越過他頭頂的小飛球,他差點投了場無安打比賽。

他破格進入美國京奧代表隊,是陣中唯一一名大學生。雖說美國奧運從未派過夢幻隊,然而其他所有人,都是至少在小聯盟有一定成績的選手,而他年僅20。到了2009年,已經沒有大學打者夠格當他的對手。他主投109局,送出195次三振,僅僅保送19個人,奪下13勝1敗,防禦率僅1.32。

Strasburg封神的比賽中,擊出唯一一支安打的打者Michael Beltran說,他們的打擊教練會在比賽前給球員對方投手的資料,像是這個投手哪些球比較厲害,那個投手決勝球習慣走外角變化球等等。到了2009年,他們再次面對Strasburg的時候,資料上只寫了一句話:「祝你好運。

2009年季中選秀,他成為當之無愧的選秀狀元。並在波拉斯的操盤下,簽下當時打破新秀最高紀錄的4年1510萬美金合約。2010年季前,他還沒投過任何一場小聯盟比賽,僅在秋季聯盟出賽5場,Baseball America已經將他排在百大新秀第二名,Baseball Prospectus則是直接讓他登頂百大新秀首位。

國民讓他直接2A起步,但無論是2A還是3A的打者,都對他毫無還手之力。於是他2010年6月8日,還未滿22歲的時候,就在大聯盟初登板。他第一場就主投7局,飆出14次三振,僅失兩分奪勝,彷彿預告,他的時代即將到來。

影片來源

但,該年七月,他就因手肘不適進入傷兵名單。雖然他八月就歸隊,然而歸隊不過三場,他又因身體不適退場。隨後幾天,國民球團宣布,他手肘韌帶撕裂,需動Tommy John手術,他的新人年到此畫下句號。新人年這樣收場,或許就暗示了他的生涯從此將與傷病為伍。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