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看中華男籃》瓊斯盃鋒線後進,馬建豪與林信寬能否解決捉襟見肘之困境

本屆瓊斯盃的中華白,除了賀家兄弟著實吸睛之外,鋒線的馬建豪與林信寬,也在各自位置表現突出,著實有接班未來一隊的憧憬。兩人不僅有出色的得分能量,遠投近切都能運用在手,膽識更不容小覷,賽場的表現為何,是否能解決另一個中華隊隱憂,以下來看看。

作者:圓周率

glacier1943

都不知道鬼島的標準倒底得多低才會滿意, 或者說到底有沒有羞恥心, 選進中華白的有膽識居然要拿出說好棒棒, 選無膽之徒就只是為了襯托某些球員?

《看看中華男籃-09》本屆瓊斯盃的中華白,除了賀家兄弟著實吸睛之外,鋒線的馬建豪與林信寬,也在各自位置表現突出,著實有接班未來一隊的憧憬。兩人不僅有出色的得分能量,遠投近切都能運用在手,膽識更不容小覷,賽場的表現為何,是否能解決另一個中華隊隱憂,以下來看看。

 

請繼續往下閱讀

▼鋒線雙雄正式出擊,年輕量能衝擊賽場

馬建豪出身自松山高中,畢業赴美發展並於去年CBA選秀大會被江蘇龍挑中,以榜眼身分簽下2年合約,是史上第8位獲選的臺灣球員。身高200公分的他,專擅位置是小前鋒,身材雖較為纖細,但條件卻不差,出手協調及延展性不錯,即便在空中被影響而失去平衡,都能將球給投出,彈性與滯空能力對比國內不少鋒線都來得好,最重要的是意志力驚人,完全不懼怕身材比他高或壯的好手,相信會是他往後征戰CBA的重要後盾。

本屆瓊斯盃共有7場出賽紀錄,時間從開始的10分鐘出頭到最後的20分鐘,對上韓國單場飆進20分,三分球5投4中令人為之振奮,迎戰菲律賓和伊朗也都有雙位數得分表現;礙於賀博打三號的關係,馬建豪多半時間在三四號遊走,卻也成為戰術的活棋,讓一大四小或五小的攻擊面向擴展得更開,也有更多機會做出轉換攻擊。此外,馬建豪各項投籃效率都不錯,出手近40次之下,命中率合計快逼近180俱樂部,失手真的不多,穩定性是有保證的。

林信寬則是來自臺灣師範大學的球員,是UBA的飆分手及明星球員,是本季T1 LEAGUE的選秀狀元,未來將加入台啤雲豹;果敢且大膽地出手是其標記,即便頂著人去攻擊,也都有能力將球給放進,實力不容小覷。過往較常看到他在外線投射,不過其切入攻擊也有一定水準,雖然身高才191公分,但身材偏屬厚實且對抗性不差,有潛力能發展更多元化的進攻手段,搖身一變成為華麗的終結者,為球隊帶來更多分數進帳。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屆瓊斯盃主要就以他和賀博作為進攻核心,雖然需要頂到四號,防守上會比較吃虧,但積極卻能彌補不少;首戰對上日本就大開殺戒,投進5記三分彈並攻下20分,對抗菲律賓、阿聯及韓國也都有10分以上的入袋,7場比賽下來還能有4.4籃板2.3助攻1.4抄截的成績。起初也是較多外線投射,而後逐漸轉往內線突襲,成功製造不少能罰球的機會,基本就是個快攻箭頭;不過,命中率就較為起伏,還有過多失誤的問題,都是未來需要加強的地方。

 

▼鋒線不缺好手,但要能衝擊切入才多元

如今中華隊的一線已有穩固人選,陳盈駿、林庭謙、劉錚配阿提諾是不二人選,但後續板凳及接班人選倒是較模糊不清;多數人常著重討論沒有禁區好手,但鋒線人手捉襟見肘的問題也不小。目前除了劉錚以外,並沒有與他相符實力在二線或等待接班的,即便有辦法讓體能好的阿巴西打到三號,但身高劣勢卻難以應對;其實,國內不是沒有身材符合的球員,但多半都是投射型為主要攻擊模式,缺乏能撕裂防線或速度衝擊的面向,就會讓對手很好針對。

請繼續往下閱讀

稍微觀察兩職籃聯盟,就會發現能背框單打、變向突破球員真的很少,大量練習投射的環境下,養出一堆底子不錯的射手前鋒,但防守功夫不到位的情況,就連標準3D球員都稱不上;沒有能夠持球帶動進攻的鋒線,就會讓後衛或內線有很大壓力,假設他們無法成功執行戰術、進攻受到壓制等,只能等球進攻的鋒線,就會讓球場少了能打破僵局的力量。

此次亞運12人名單便可看出端倪,劉錚跟阿巴西預設在三號,二號有林庭謙、周桂羽及謝亞軒,這是假設陳盈駿能打的情況排陣,但不論結果是如何,阿巴西要常駐在三號做替補機率真的不高,搞不好還會讓經驗更好的林庭謙從一號打到三號,就能知道人手並不足夠。若把培訓名單也放進來看,可以打到三號的李啟瑋及盧峻翔,基本也是射手出身,不論怎麼換人,都可能面臨戰術單調且無突破能量的問題。

因此,與其說馬建豪跟林信寬有資質能接班這個位置,不如說必須得訓練他們(強迫)頂上,雖說往後有大機率能迎接賀丹、賀博兄弟進駐中華一隊,但獨木難撐大局,沒有出色的板凳能做後盾,即便先發實力再好,都很難勝過攻防強度更甚的其他國家隊。目前兩人正處21.22歲,具備能成為全能鋒線的潛力,相信在沒有傷勢影響之下,給個5年左右的時間,培養並來到一隊是綽綽有餘,甚至職籃表現不差的話,林信寬都有能挑戰旅外的可能。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