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日本以98:88擊敗芬蘭後,心中被激動的情緒淹沒,先快速從歷史角度來談談這「歷史的一勝」吧。先回答某些球迷可能的疑問:這是日本男籃在世界比賽的第一勝嗎?其實不是本過去參加世界盃一共獲得過5勝,分別是1963年擊敗祕魯,1967年擊敗波多黎各跟巴拉圭,1998年擊敗塞內亞爾,2006年擊敗巴拿馬。除了幾乎都是中南美或非洲球隊外,上一次贏球也已經是17年前了。但由於世錦賽於2014年改稱為世界盃,因此若以世界盃的名稱來看,這確實是日本男籃的第一勝,而且可貴的是,他們擊敗的還是歐洲球隊。亞洲球隊上一次擊敗歐洲球隊,已經要回到2008年北京奧運,有姚明的中國隊擊敗德國隊的15年前。而回顧歷史,1990年後,能夠在世界賽場上擊敗歐洲國家的,就只有中國、黎巴嫩以及今年的日本了。
2006年的世錦賽
對於許多日本籃球迷對於許多日本籃球迷來說,2006年在日本舉辦的世錦賽(即是現今世界盃的前身),實際上是一場複雜的比賽。在當年由克羅埃西亞的名教頭Zeljko Pavlicevic,率領了一群當時非常年輕的小將如五十嵐圭、柏木真介、竹內讓次、竹內公輔、櫻井良太、川村卓也等人挑戰世界,在小組預賽先擊敗巴拿馬,接著在最關鍵的紐西蘭晉級之戰於上半場領先18分,但是卻遭到逆轉,以57-60輸球,無緣晉級第二輪(當年的賽制是分組6取4晉級)。不少當年參加的球員如五十嵐圭,都認為如果那場比賽拿下來了,日本籃球可能會有什麼改變,而不是後來的樣子。
然而,2006年世錦賽對日本籃球來說也是非常混沌的一年。先是總教練Zeljko Pavlicevic與日本籃球界(包含籃協)的矛盾,強化委員會強行選了一票並未參加過去三年集訓過程的球員進培訓名單,使得開賽前4個月,以佐古賢一為首的老將以及當時已經在NBA上過場仍在美國打拼的田臥勇太,都宣告退出球隊集訓,出現了非常尷尬的場景。也因為這樣,當Pavlicevic沒有達到率領日本隊進入第二輪的目標後,日本籃協的本土教練馬上宣布奪回主導權,有一段時間未使用外教。
同時,2005年日本BJ聯盟成立,與日本籃協之間的紛爭,又加上2006年世錦賽虧損13億等負面消息,對於整個籃球的風氣又是一次打擊。日本不少記者也認為,因為諸多的問題,因此2006年主辦世錦賽,幾乎沒有為日本籃球界留下什麼,日本籃球還因為這些問題,陷入的長達10年的黑暗期。
走了17年才成就的一場勝利
如上面所說,日本籃球自2006年到2015年之間,基本上是陷入了一個各方面都尷尬的黑暗期。直到2015年B聯盟整併之後,才開始慢慢步入正軌。而昨天贏球下的幾位重要人物,也可以代表日本幾個面向的成長。
渡邊雄太、比江島慎、馬場雄大

昨天三位老將在場上雖然並不是最亮眼的,但是絕對不能抹煞他們的功勞。比江島上半場的穩定得分,讓日本隊保持些微領先,甚至不被拉開,如他過去10來在日本國家隊扮演的角色。馬場與渡邊則是在防守上灌注諸多能量,特別渡邊從頭到尾死盯芬蘭NBA級前鋒Markkanen。這些三位球員是日本這次名單當中,同時參加過2019年世界盃與2021年奧運的成員。他們在過去5年經歷了連續8場的失敗,他們知道世界有多高,這個牆壁有多難打破。比江島代表了日本國家隊對於培訓的堅持,2011-13年他在國家隊期間,基本上亞洲各國無人在意,直到2014年後才逐步成為日本的王牌。馬場雄太代表著在日本養成後飛向世界的代表,在經歷大學、職業的洗禮後,又陸續挑戰澳洲與美國。至於渡邊雄太,就不用說了,日本第一個在NCAA D1獲得獎項的球員,同時也是第二個在NBA上場的日本球員,對於日本籃球有各種層面的意義。這三位球員都是在B聯盟尚未成立前,就帶動日本籃球發展的火車頭。歐對了,當然也不要忘記富樫,儘管他在這兩天的比賽表現並不出色,但近代日本旅美的先驅,可是由他帶起來的。而且他在B聯盟所簽下的億元合約,同樣對後續進入B聯盟的矮個子有著激勵人心的指標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