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世界盃》預賽階段最精采的比賽沒有之一:澳洲與德國的冠軍賽前哨戰

預賽這場德國與澳洲的高手過招,表面上看似是在爭奪分組第一,實際上更像是在互探虛實,為了下次在更大舞台上舉行的關鍵戰役做準備。

作者:EdotTdot_4

世界盃預賽賽程在昨天落幕,為期六天、一共48場比賽中,最精彩的比賽莫過於兩大冠軍熱門澳洲與德國的對決。

在所有的預賽分組當中,E組可說是最具話題性的組別。世界盃揭幕前,由於FIBA官方公布戰力排行榜排名第二的德國與排名第六的澳洲,都集中在這一組,而被外界稱之為「死亡之組」;地主隊日本又在主場球迷的見證下,小爆冷門擊敗芬蘭,成為本屆首支打敗歐洲勁旅的亞洲球隊;然後就是澳洲交手德國,這場萬眾矚目的頂尖對決。

請繼續往下閱讀

儘管先發前鋒Franz Wagner,因預賽首戰面對日本腳踝翻船而缺陣,整場比賽德國仍和澳洲打得難分難捨,6次交換領先、3度戰成平手,雙方鏖戰至最後一秒,才由德國以3分之差獲勝。

 

雙方後衛較勁背後 教練團的運籌帷幄

就陣容深度看來,應該是擁有9名NBA現役球員的澳洲略勝一籌,但德國之所以能夠拿下勝利,關鍵在於他們一整場比賽都展現出絕佳韌性,一直和對方纏鬥,儘管前三節打完,德國暫居4分落後,不過他們利用第四節開局澳洲頭號得分點Patty Mills下場休息的空檔,德國雙衛Dennis Schröder、Maodo Lo趁虛而入,連得8分,將比數反超,並穩穩守成至比賽結束。

請繼續往下閱讀

撇除比賽勝負,這場比賽真正精采之處,在於兩軍後衛提槍對轟。「澳洲王」Mills以超過六成命中率,進帳全隊最佳的21分6助攻;Schröder火力更兇猛,包含命中5顆三分球在內,轟下全場最高的30分8助攻,成為德國隊史上第二位得分突破30大關的選手,與名人堂傳奇Dirk Nowitzki齊名

 

澳洲與德國的作戰模式十分相似,都是由得分能力強大的後衛主導擋拆,製造「小打大」的錯位機會,打點對方長人。這也是為什麼一整場比賽的畫面,幾乎充斥著Mills和Schröder輪流發起P&R,再展現精湛的單打技巧,教訓對方大個子的原因。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球星的個人技術,教練團的運籌帷幄也是觀戰焦點。澳洲贏球要靠Mills、德國獲勝要靠Schröder,這是眾所皆知的道理,因此這兩名球星自然成為對方的防守目標,澳洲與德國分別祭出後衛車輪戰,緊貼Schröder和Mills,不讓他們輕易觸球。

當家球星遭到嚴防,教練團自然得見招拆招,澳洲陣營運用「Iverson Cut」,幫助Mills獲得持球空間;德國教練團則拿出「Elbow Stagger」和「UCLA Cut」,替Schröder擺脫防守糾纏。

 

控衛深度與核心穩定性 德、澳各自爭冠之路上的隱憂

德國預賽階段三戰全勝、澳洲則是兩勝一敗,戰績分居E組前二,雙雙晉級下一輪,這兩支球隊都很有機會於本屆賽會衝擊冠軍。而從這場拳拳到肉的對決中,可以觀察出兩隊在邁向爭冠之路上的隱憂。

先來談談德國,在Franz Wagner躺進傷兵名單後,德國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Schröder的進攻發動機。

先發得分後衛Andreas Obst屬於純射手,決策能力不佳,不適合擔任第二持球點;代班Franz Wagner先發的小前鋒Isaac Bonga,雖然跑位意識良好、防守態度積極,但持球表現也不是太穩定;板凳上的控衛Maodo Lo則是球風偏向亂刀流,過於黏球,得分優於組織,狀態大起大落;第三號控衛Justus Hollatz經驗太過稚嫩,難以肩負重任。

此戰當Schröder下場喘息,德國進攻端便陷入群龍無首的局面,加上澳洲又祭出「Matchup Zone」,德國面對聯防壓境,更難以有效製造空檔。在後場深度不足的情況下,逼得Schröder必須吃下更多時間,此役他出賽超過35分鐘。若德國無法改善如此困境,不僅加劇Schröder體能消耗,一旦對手祭出更嚴密的針對性防守,德國的攻勢也很容易當機。

 

此外,德國外圍C&S的把握度也很糟糕,即便Schröder能夠吸怪分球,埋伏射手也沒能把握空檔。扣掉Schröder和Lo這兩名急停三分出手較多的後衛,德國此戰外線16投僅2中。德國預賽團隊三分命中率僅29.5%,在32支參賽隊伍中位居第23名,甚至在所有晉級16強的球隊中只排在倒數第四。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