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聯盜壘王的競爭上,目前沒有人能追上 Ronald Acuña Jr.。而大谷翔平即便右手有傷勢,但只要持續待在先發打序中,美聯全壘打王應該也會是他的囊中物。不過在其他數據榜方面,競爭仍相當激烈,人人都有機會爭取。以下是十個最耐人尋味的季末數據爭奪戰。(所有數據統計至 8/22。)
國聯全壘打王
- 亞特蘭大勇士隊 Matt Olson:43轟
- 紐約大都會隊 Pete Alonso:39轟
上一位拿下國聯全壘打王的勇士隊球員已經是 2005 年的 Andruw Jones 了,他以隊史新高的 51 轟獲得該頭銜。(不過這是把 2020 年的縮水賽季扣除不論,那一年的全壘打王是勇士隊的 Marcell Ozuna以18 轟稱霸。)依照 Olson 開轟的速率,非常有機會打破 Jones 的紀錄,但 Alonso 目前仍在全壘打榜上緊追在後。身為大都會一壘手的 Alonso,2019 年曾創下新秀最多轟(53轟)的紀錄,而且在最近 27 場比賽中轟了 13 發,按照這速度也很有機會突破 50 轟大關。而最近一次單季有兩位同聯盟揮出 50 轟以上的球員,為 2002 年的 Alex Rodriguez 和 Jim Thome。
延伸閱讀:勇士隊的Matt Olson即將叩關60轟俱樂部,最近火燙手感的原因是?
美聯防禦率王
- 紐約洋基隊 Gerrit Cole:3.03
- 巴爾的摩金鶯隊 Kyle Bradish:3.03
- 西雅圖水手隊 Luis Castillo:3.15
- 明尼蘇達雙城隊 Sonny Gray:3.15
- 德州遊騎兵隊 Dane Dunning:3.19
- 西雅圖水手隊 George Kirby:3.23
- 多倫多藍鳥隊 Kevin Gausman:3.24
目前防禦率王的競爭相當膠著,防禦率榜的第一名和第八名只有 0.21 的差距。Cole 在丟完八月第一場先發之後,有著領先全美聯的 2.64 防禦率。不過他在最近三場出賽、17 局的投球中丟掉了 12 分自責分,導致 Bradish 已追上 Cole,兩人並列防禦率王。 金鶯隊右投手 Bradish 在最近 18 場先發繳出 2.50 的防禦率,有機會成為自從 1984 年的 Mike Boddicker 之後,第一位拿下防禦率王的金鶯隊投手。而上位拿下防禦率王的洋基球員,也要追溯至 1980 年的 Rudy May。對洋基而言,也算是歷經漫長的等待了。而防禦率王的競爭也會和美聯賽揚獎息息相關,雖然 Cole 依舊是領跑者,但如果他最終無法在防禦率榜上獲得前三名,這賽揚獎的寶座究竟會獎落誰家,可能還很難說。
美聯打擊王
- 德州遊騎兵隊 Corey Seager:.343
- 坦帕灣光芒隊 Yandy Díaz:.328
- 多倫多藍鳥隊 Bo Bichette:.319
儘管 Seager 看起來領先 Díaz 和 Bichette 一段距離,但因為他今年有兩度進入傷兵名單,按照目前的速率,他整季會獲得 485 個打席,距離符合打擊王競爭資格的 502 個打席,還差 17 個。如果他的打席數無法達到 502 個,根據規定,Seager 最終打擊率的計算方式是將不足的部分加計為無安打的打數來算,這樣就會讓 Díaz 和 Bichette 有機會追上 Seager。(按照目前的速率,Seager 會以 147 支安打、427 個打數,以.343 的打擊率結束 2023 球季。而在要競爭美聯打擊王的情況下,增加 17 個打數後,會讓 Seager 的打擊率下降至.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