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概覺得複賽第一場對蒙特內哥羅上半場坑不夠深《2023世界盃》Josh Hart成為先發:美國主動變陣再取連勝,對到立陶宛爭取J組第一的比賽,第一節幫自己挖掘一個更深的坑。
立陶宛人口雖小卻一直是籃球強權,奧運、世界盃不乏跟美國交手的紀錄。然而2020東京奧運資格賽立陶宛在自家慘遭滑鐵盧缺席奧運,2019世界盃、2016里約奧運因為分組關係沒有碰到美國,上次兩隊上次在頂尖國際賽交手已是2014年世界盃。
立陶宛唯一勝利在2004年雅典奧運,傳奇後衛Sarunas Jasikevicius砍下28分帶領球隊預賽擊敗美國。其實2000年雪梨奧運立陶宛差點創下歷史,準決賽激戰後Jasikevicius最後三分沒進以2分飲恨敗北,無法成為第一支擊敗全NBA美國隊,要等到兩年後世錦賽才由阿根廷傳奇Manu Ginobili寫下歷史。
本戰之前兩隊維持著不敗之身,皆已確定晉級接下來的淘汰賽,這場比賽更像氣勢和尊嚴之戰。這次國王中前鋒Domantas Sabonis因傷缺席,反而讓鵜鶘Jonas Valančiūnas可以好好打球。Valančiūnas屬於超重型中鋒,Sabonis體型稍小然而移動能力半斤八兩,兩人一起上或許籃板可以抓爆對手,但是防守吃虧極大。
攻擊部分Sabonis、Valančiūnas的外線不到可以穩定拉開空間的程度,即使Sabonis在高位擁有頂尖的策應和轉傳能力,但是空間拉不開擠在一起反而很難用,造成兩人在FIBA場上始終沒有1+1>2的效應。
這次Sabonis沒打,兩個和尚沒水喝的畫面不再,可以回歸掩護和空手走位的傳統。外圍有當家主控Rokas Jokubaitis搭配一票腦袋清楚的球員,還有Ignas Brazdeikis這位體能勁爆的前鋒,手遞手和反覆切傳,搭配人人都能來一手的低位單打,這隻立陶宛紀律良好、非常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這場比賽立陶宛戰略清晰明確,賽前制定計劃時抓準美國後衛群對抗性不足的缺點,利用美國全換防防守策略製造錯位,利用對抗性優勢頻頻在低位單打。先發主控Jalen Bruson三犯、前幾場表現活躍的Austin Reaves犯滿,美國後衛著實吃足苦頭。
天助自助可說是本場比賽最佳寫照,立陶宛開賽連續命中9顆三分徹底拉開比分。開打不到一分鐘美國以4-2小幅取得領先,接著就被立陶宛三分狂轟濫炸、進攻籃板抓不停,整場比賽一路苦苦追趕。第一節主戰中鋒Jaren Jackson Jr(簡稱JJJ)吞下兩犯,第二節又吞一次、上半場合計三次,最後再度犯滿畢業,早早讓自己陷入犯規麻煩又讓美國少了最有威力的禁區掃把。
面對三分攻勢美國需要可以補到外圍的中鋒,偏偏最能補的JJJ只能因為犯規坐在場邊乾瞪眼。第一節美國19分落後,即使第二節一度將分數追近但又吐回去,半場打完落後17分陷入險境。
過往美國狀況危急時,通常下半場可以靠著體能和深度扳回一些劣勢。然而立陶宛可用之兵很多,扣掉整場沒打的Gabrielius Maldūnas和只打六分多鐘的Deividas Sirvydis(他有攻下2分!)用了10人輪替,其中9人有命中三分球,輪替部分跟美國比起來不吃虧。
而且這批球員大多屬於能打的中生代且在頂級聯賽打球,經驗、技術和對抗性都有一定水準,美國慣有的優勢被削弱到低點,即使死命追趕但還是差了一點。
就球迷以為比賽即將進入垃圾時間,但美國沒有放棄,該給美國的掌聲還是要給。即使大幅落後這批球員依然拼盡全力,第三節攻擊瘋狂提速、防守全力壓迫,兩度將分數差距追到僅僅四分。最後不到10秒落後四分竟然還抄截成功,更在底線三分出現大空檔,要是飆進三分彈比賽結果還在未定之數。防守部分雖然讓立陶宛繳出超過50%的三分命中率,但製造了對方的拿手好戲依舊,整場立陶宛發生了19次失誤。
美國得分王Anthony Edwards整場出手26次再度飆出超高得分35分,一而再再而三的殺進殺出真的有球隊第一人的氣勢。Tyrese Haliburton、Brandon Ingram補防的精彩火鍋,最後球員在地板拼搶每個可能的球,拚到最後一刻才輸也對得起自己了。
Aming Tābha
挑個小錯誤,是2000年雪梨奧運
馬特洪峰
thanks
BigRyan
這個只能說有點衰!!!
開門3分 9-9 真的壓力變超大
Kerr後來變陣加壓後場才比較正常, 但之後還是有幾顆天外3分
一開始的3分無雙的太傷了,搞得美國全隊節奏都亂了
另外, 立陶宛陣地戰的擋拆真的美妙!!!
馬特洪峰
兩邊都拼到最後,只能說美國前面的坑真的太大了
jp320ci
自己挖坑跳,終於補不回來了!
馬特洪峰
夜路走多遲早會碰到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