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在這場對立陶宛之戰前,美國隊已經確定在複賽J組取得前兩名、晉級八強,甚至也已經確定明年巴黎奧運的參賽資格,但以各界對美國的標準來說,還是認為身為世界第一籃球強權,美國隊絕對偏向被看好贏球的一方。
但立陶宛拒絕認輸,或者該這麼說,他們又讓美國陷入開賽落後的局面,而比起這次世界盃前面五場比賽美國的對手,立陶宛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只讓美國在開賽前兩分鐘內領先了1分18秒,自拉開差距以後即使在下半場被美國隊猛追,依舊沒讓美國越雷池一步,終場110:104力退星條旗大軍,保住世界盃至今的不敗之身,也賞給美國隊本次世界盃首場敗仗。自2016年里約奧運後,美國最近三次國際賽事都無法保持全勝。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立陶宛這場比賽實在準到沒天理,的確立陶宛原本就是本次世界盃至今外線最準的球隊,但今天不只是第一節投6中6、開賽前9次三分球全中,全場立陶宛14記三分球來自9位不同的球員,包括主戰中鋒Jonas Valanciunas都有命中,全場有上場的11人都有三分線外出手,還有第四節最後3分52秒Mindaugas Kuzminskas在Anthony Edwards防守快要貼到臉上時還是出手投進高難度三分球,或是最後1分43秒Tomas Dimsa再度拆彈成功飆進三分球把比分拉開到11分領先,這兩個給美國重擊的三分球嚴格說起來美國防守幾乎沒有漏洞了,卻還是讓立陶宛宛如天意使然,終究讓美國辛苦的追分功虧一簣。
只說三分球,絕對是忽略了立陶宛真正的底蘊,中鋒Jonas Valanciunas在NBA因為高位防守擋拆的弱勢,始終被NBA一個又一個後場持球核心挑出來考驗鵜鶘或他過往每一支母隊的耐心,但在FIBA規則允許區域防守、容許中鋒在內線肆虐的情況下,Valanciunas粗壯強悍、低位進攻技術又變化多端,加上長久與國家隊合作的默契與球場智商,完全就是FIBA規則下的王牌中鋒,和前一場美國隊的對手蒙特內哥羅主戰中鋒Nikola Vucevic一樣,都讓世人在FIBA戰場上看見歐陸明星中鋒的風采,而立陶宛全隊最矮的球員都有6呎4吋,所有後場對抗性都很強,包括Valanciunas在內的禁區球員掩護紮實、防守強硬,立陶宛每一次跑位都讓沒有預設要碰撞的對手吃足苦頭,如此全隊有共識在場上打硬仗、射手積極跑位、並人人都有在攻防與對手對抗的準備,立陶宛即使欠缺NBA球星Domantas Sabonis助陣,依舊是世界戰場上讓人畏懼的強權。
而這也完全體現在這一場和美國的競爭中,當然,第一節逆天的三分球是幫助他們快速拉開大幅領先的關鍵,但整場比賽立陶宛最大的獲勝關鍵是前述各種積極對抗的風格,讓他們早早建立籃板與無球衝搶端的優勢,美國先發除唯一長人Jaren Jackson Jr.與精壯的Edwards以外,其他三個點和立陶宛對抗都居於下風,第二陣容即使有同位置身材相對出色的Tyrese Haliburton和Brandon Ingram,但立陶宛也總是靠團隊掩護找到Austin Reaves痛擊,立陶宛籃板以43個優於美國的27個,第二波得分更是17:2的搖搖領先,包括第三節終了前Kuzminskas搶下進攻籃板補進,讓立陶宛能從美國隊第二陣容追擊的狀態下保有領先的安全距離到第四節,也幸好前三節立陶宛累積夠多的二波攻勢保持領先,不然第四節立陶宛其實只有再抓一個進攻籃板,並再度換得分數,也差點讓美國的追分見效。
而對美國而言,預賽為了因應Ingram的低潮,用Josh Hart取代Ingram的先發位置,讓先發由Hart和Mikal Bridgs、Jalen Brunson的維拉諾瓦冠軍連線搭檔,只是這組先發完全是毫無模糊空間的「一大四小」,也等於說明了只有Edwards一個人是攻擊組,名義上Bridges、Hart都是近年有些評價內推崇的「功能型側翼」,又或者Bridges轉到籃網後的進攻爆發讓他看起來「不只是功能型球員」,但本質上就不像Valanciunas那樣能在低位暴力拆解對手防線、或者是以往Kevin Durant、Carmelo Anthony、Kobe Bryant或至少Dwyane Wade那樣能在高階戰場取分的超級箭頭,我們的確從美國的這組先發、或者說整隊的徵召看見美國擁有許多出色的功能型球員,但這場對立陶宛之戰,這組陣容的缺點就顯而易見。
Aming Tābha
老實說,即使美國隊已經不是夢幻隊了,但是大家還是期待他們不只要贏還要贏的漂亮瀟灑.....殊不知,沒有永遠盛開的花朵也沒有永遠強盛的球隊......看看昔日的強隊阿根廷,這次不僅沒打進世界杯,連美洲區奧運資格預選賽也輸給巴哈馬,確定缺席巴黎奧運;而世界杯衛冕軍西班牙,本屆也沒打進八強.....只能說國際賽場就是詭譎多變,這也是他迷人的地方
Aming Tābha
球迷對於美國隊的過度要求,有時候真的過苛...世上沒有永遠盛開的花朵也沒有永遠強盛的球隊:上次世界杯冠軍西班牙,這次打不近八強;昔日強隊阿根廷,連世界杯會內賽都沒參加,甚至美洲區奧運資格預選賽都輸了,確定無法參加巴黎奧運.....只能說國際賽場詭譎多變,也因為這樣才更加迷人
小鐵
我上次東京奧運時有說,我很樂見美國不再獨強,這代表世界籃球的戰場上是有競爭性的,但我依然相信美國會在強隊之列,這就是歷史強權的底蘊。
只是我比較想看到美國是認真集訓、以自己擅長的陣型、人才庫的深度來挖出合適的代表隊,人才庫當然可以隨著時代而改變,畢竟不同時代的人才未必長一樣,但就是大家能用最好的陣容在最高戰場上一分高下。
我相信美國這次找出來的國家隊成員已經夠努力了,但這次的陣容顯然沒有把美國人才庫裡最大的優勢拿出來,如此而已。
Aming Tābha
我自己在猜想.....會不會要讓美國再丟失一次奧運金牌,美國才會像04年那次一樣認真組訓
weichen
1.早就不是了 有誰在期待他們是?
2.誰不想看最強陣容 主戰場在NBA就是沒什麼機會 還集訓咧 當領幾千萬的休賽季都
沒事幹嗎
3.yo一篇日記文
小鐵
1.你可以去看看東京奧運前的評價,誰期待他們是?多的是人。
2.其他國家的國家隊成員在正常職業賽季也是各自替自己的母隊效力,休賽季期間才集訓,這麼說來是你當他們都沒事幹?
3.我勸你還是跟剛開始留言一樣。不說理由直接罵好了,說越多越讓人看出來你素質很低,邏輯很差,還連基本的資訊都搞不清楚,只是為罵而罵。
不知道你這麼做的理由是什麼,也不知道螢幕後的你到底過什麼生活,但抱歉,對這種低素質、為罵而罵的留言,我從來沒有怕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