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看中華男籃》曾文鼎再入亞運男籃,曾祥鈞與李德威地位恐將難尋

此次中華男籃陣容名單,本土內線球員有不少好手加入,而就瓊斯盃比賽內容來看,似乎還沒有找到適合人選頂替住先發。如今確定陳盈駿無法出戰亞運,曾文鼎再入陣容名單,組織表現較優的李德威與攻防更敏捷的曾祥鈞,是否將失去接掌內線大旗的機會,以下試解析陳述。

作者:圓周率

《看看中華男籃-12》此次中華男籃陣容名單,本土內線球員有不少好手加入,而就瓊斯盃比賽內容來看,似乎還沒有找到適合人選頂替住先發。如今確定陳盈駿無法出戰亞運,曾文鼎再入陣容名單,組織表現較優的李德威與攻防更敏捷的曾祥鈞,是否將失去接掌內線大旗的機會,以下試解析陳述。

 

請繼續往下閱讀

▼瓊斯盃戰術的演變,李德威與曾祥鈞的交叉點

本屆瓊斯盃的中華藍,內線除了歸化球員阿提諾成為支柱以外,本土就有多達6位球員隨侍在側,李德威、曾祥鈞和陳冠全為主要輪替,周伯勳、曾文鼎及王皓吉則是備用人選,強化禁區攻防意味十分濃厚。不過,全8場比賽場均為38籃板,除阿提諾繳出10.5籃板以外,本土主戰三人合計僅7.9籃板,優勢於對手的場數也不多,不算是將禁區鞏固得很好;然而,球隊遇到的問題不僅於此,後衛人手缺陣下,持球組織成了不小困擾,連帶拉扯到內線球員選用,也將是亞運將面臨的困境。

李德威是前幾場比賽的固定先發,做為能持球策應的內線,藉此分擔代班打控球的林庭謙壓力,大量運用內線到高位或弧頂持球,做Hand off及掩護跑位,以「Chicago Action」為主體的戰術,突顯了其於這批內線球員的特點所在。從上表能看到,對戰菲律賓及日本助攻數據都不差,搭配籃板守護有成,正負值也都有不錯表現;雖然移動敏捷性不夠,但高度和身體厚實度有,沉在禁區時的防守能量也十分充足,場均貢獻1.4阻攻便是證明。

不過,單場得分最多就5分,呈現被限縮的困境,在球隊打法逐漸轉變後,而被放到板凳輪換;關鍵正是對上卡達一戰,林庭謙與阿提諾的擋拆搭配,讓桑茂森教練找到一條新出路,改變高位持球比例,試圖讓四號位投入攻擊並添增選擇。李德威雖能外線投射,而出手速度卻不快,低位能背框單打,技巧與敏捷性卻不足以擺脫對手,下滑跟進效率也並不好,小球接應與二波籃板是其進攻量能所在;後期幾場偏差的正負值,證明了他在場上的效益正在退減,定位開始變得有些模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屆瓊斯盃的小插曲,有段就是曾祥鈞在個人社群發言,似乎表達上場時間太少的意見;確實前幾戰的表現機會不多,但數據卻並不算差,都能有效率地做到該完成之任務,跟場均對比幾乎無所差,從而證明穩定在他身上的展現。一切轉變如先前所述,林庭謙以進攻主導組織下,對四號位進攻需求增多,外線出手快、跑動敏捷與衝擊力足夠的曾祥鈞,變成陣容配置的首選;對上阿聯及美國各投進2計外線,後4場得分都在雙位數,迎戰韓國更打出33正負值,拉開陣地戰空間、增加快攻量能,讓中華藍添增更多進攻選擇。

請繼續往下閱讀

「敏捷」是曾祥鈞在本土內線的優勢,205公分95公斤的勻稱身材,作為延伸內線打5 out及一大四小都行,跟進意識好、中距離有進攻手段,使其在攻防更符合現代籃球趨勢;若短期教練團體系無太大變化,不論總教練換成誰,曾祥鈞都是陣容的首選。然而從場均助攻僅0.9及阻攻0.7次,便可知其完全為進攻終結手,即便身高足夠,場上判讀與傳球技巧待加強,除手遞手與橫傳(快攻)策應外,高低中鋒連結多半打不出來,正是其與阿提諾效應限縮的主因;此外,擋拆的意識嗅覺仍需多多培養,才能讓教練有其他運用空間。

 

▼一道難選的開放題,亞運有上場時間的是誰

從上述可得知,本土主戰內線-曾祥鈞和李德威是兩個截然不同類型的球員,一主防守與策應,一擅進攻與提速,皆能帶給中華隊不同攻防風貌;瓊斯盃兩人上場時間相互往來,並非是誰的表現不好而選擇,戰術偏重與持球主體才是關鍵所在,但能確定其都將會是亞運與歸化洋將搭配的主戰力。照正常狀況,在有CBA三傑與本土優質控衛在陣的情況下,誰是先發及替補十分明朗,而傷兵帶來的陣容變動,卻讓這道題變得既開放又難以預料。

陳盈駿在確定退出亞運後,雖補進吳永盛做為替補,但控球後衛成空洞的現實明確不已,林庭謙依舊得代班打一號,而曾文鼎的再次入選,讓本土內線選擇就已毫無懸念,能確定除曾祥鈞以外,其他內線難有太多出賽機會。即便曾文鼎年紀已來到39歲,但省力打法、判讀球商與持球策應特點,是「想要贏球」需要使用的,除非其他位置球員手感不錯,不然吃掉個20分鐘左右的時間絕對可能;對於如此的名單更動,筆者感到的是諸多失望,也許爭取獎牌很重要,但犧牲的未來卻不再等人。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