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9/11

【U18世界盃】棒球,本來就是一個高失敗率的運動

雖然連兩屆賽會於決賽功敗垂成,但對這些國家隊成員而言,U18絕非終點,而是漫長棒球生涯中的一個過程。棒球本來就是一項高失敗率的運動,三成打擊率的打者10次打擊機會仍有7次無法擊出安打,投手六局內丟掉3分仍會被稱作是「優質先發」,如果過程中的失敗是被認可的,我們是否也能對一場比賽的勝利與否不要太過苛刻?

作者:辰海

U18世界盃剛落幕,複賽、超級循環賽未嘗敗績的中華隊帶著高昂氣勢挺進決賽,卻在最終決戰以一分之差不敵日本飲恨,連兩屆賽會以亞軍坐收。

從賽會前評估需要靠強力的打線來援護投手戰力,到整個賽會繳出團隊0.80防禦率、單場最多就只丟掉兩分的優異演出,以及屢屢在比賽中亮紅燈、刷新個人最快速球紀錄,讓我們看見投手群在平日和集訓中下足苦心,努力讓自己以最佳狀態迎接盃賽。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打者群坐擁團隊最高上壘率、展現高度耐心選球增進得分機會,張趙紘單局雙響則讓球迷們見識到可怕的長打能力,即便是和世界棒球列強競爭,我們的球員仍有和各國一較長短的能力。

或許過程中偶有失誤、冠軍戰更是因暴傳讓對手超前,但這些仍無損中華隊在本次賽會上精彩的表現、以及拚盡全力求勝的慾望。

 

冠軍賽前球場,自行攝影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牌孫易磊吃下本屆中華隊最多局數,決賽4.1局被敲2安打失2分後退場休息,或許帳面成績看來並不算太亮眼,但其實直到最後,日本隊打線幾乎都沒辦法將他的球擊成紮實的有效攻擊。

被敲出的兩支安打分別是游擊滾地穿越和短打形成的內野安打,相較之下二局上那顆151公里偏紅中的速球反而有點被逮中,只是落點不佳跑到左外野手的管區內被接殺。

或許也是因為日本教練團評估難以從孫易磊手中擊出連續安打,此役他們祭出大量短打戰術來推進壘包,甚至不惜在落後一分時用強迫取分也要追平比數。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短打的位置又巧妙落在投手與三壘手之間,即便孫易磊拚盡全力撲下去也未能攔截,後續接球的王念好在倉促間不慎暴傳遭日本反超,成為本場比賽的關鍵分水嶺。

 

 

順道提一下,王念好在賽後訪問展露出堅強的心態與大將之風,一名年僅18歲的球員能正視自己比賽中的失誤,提出哪裡能做得更好,凝聚團隊和說出下一次再討回來的企圖心,讓人對他未來能在職棒能到達甚麼高度更加期待。

話題回到冠軍賽,其實從第一局兩隊首名打者上壘後,兩邊教練團都選擇以短打護送跑者上得點圈就不難看出,雙方都認為這會是一場相當接近的比賽,誰能先馳得點、掌握領先優勢就能更靠近最後的勝利一些。

日本隊王牌左投前田悠伍首局控球不算穩定,幾顆偏低的變化球都無法有效吸引揮棒,甚至因為暴投免費讓邱鑫站上得分大門口,中華隊沒有錯失良機,由柯敬賢在一好三壞時擊出安打送回本場比賽唯一一分。

 

 

丟掉一分後前田悠伍找回狀態,接連三振掉兩位強打王念好、林佳緯,後續六局甚至鮮少讓中華隊有機會突破,六局下好不容易進佔一三壘,只可惜李勛傑的刁鑽飛球沒能落地形成安打,而是被中外野手以飛快的速度竄出接殺,錯失追平比分的大好機會。

賽後回頭來看,四局上日本祭出的強迫取分戰術固然是最後能勝出的原因,但過程中短打戰術仍有失靈,一個點到界外的飛球被胡孟智接殺、七局上想再用強迫取分追加保險分則是被識破,中華隊以關鍵的Pitch out將三壘跑者夾殺。

中華隊一局下無人出局的短打奏效,最後成功將邱鑫跑回本壘得分,七局下同樣無人出局一壘有人,教練團想複製同樣戰術,只可惜胡孟智沒能將球成功點進場內,最後只能眼睜睜看著小白球在界外區落入捕手手套中。

 

 

說了這麼多,我想表達的是大部份時候戰術沒有對錯,無論是決定用跑打、短打推進,或是放手讓打者自由發揮都是一種「選擇」,最後能兌現價值的只有得分與否和最後的比賽結果,但在每個當下,相信教練團與選手都是試圖創造出最大的取分機會而做出決定和揮擊。

當然你可以用「如果沒有那個失誤,或許我們就能奪冠」、「如果短打成功,七下可能就能追平比分將比賽拖入延長賽」等等說法來形容這場比賽,但也別忘了那些有發生、好的那一面,孫易磊一次次讓對方的打者揮到空氣吞下三振;林維恩屢次化解得點圈有人的危機;王念好在失誤後下次守備機會仍穩穩抓到出局數,展現強大的心理素質,沒讓落後的分差再次擴大。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