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近年越來越少巨星願意為美國征戰世界賽,近年美國隊的成績開始出現下滑,甚至在上次世界賽早在八強就遭到淘汰,本屆打算一雪前恥但終究還是只能拿下第四位,近年的成績對於過往被外界形容為「夢幻隊」的美國男籃來說無疑是未如理想,美國隊的敗因眾多,但外界有不少聲音圍繞着先發中鋒的 Jaren Jackson Jr,究竟這位NBA全明星該負上多少責任?
作為上賽季NBA的全明星球員以及年度最佳防守球員,Jaren固然在競爭先發位置上佔有優勢,但之所以能夠在多場熱身賽和正賽後仍然能夠站穩先發位置,則是因為教練團對Jaren的貢獻和影響力有目共睹,要知道連明星側翼Brandon Ingram都因為表現得水土不服而被多功能性綠葉Josh Hart取代先發的位置,更別說當初一度因為團隊配合考量而贏過Anthony Edwards取得先發位置的Cam Johnson,我想這充分證明了帳面實力並不是教練團的最優先考慮。
而作為先發中鋒,Jaren Jackson Jr最為人垢病的問題在於擋拆掩護和籃板保護,這套攻守的缺陷也是被歸納為美國隊輸球的其一原因。
先論擋拆掩護方面,撇除開很少進入常規輪換名單的Walker Kessler,作為7尺長人且在近年加強了身體對抗性,Jaren Jackson Jr確實擁有隊內最好的硬體掩護條件,只是生涯一直缺乏擔當這種角色的經驗,但這也足夠讓他在與Paolo Banchero和Bobby Portis之中脫穎而出
即使Jaren在持球和無球得分都相較其他兩位輪替內線失色,Banchero本來就是名具單打技巧的高側翼,外圍自主處理球的能力毋庸置疑;而Portis則是一名優秀的接應射手,在清出場上切入空間上有巨大的影響力。
可是本屆美國隊缺乏一個獨當一面的超級巨星,其實會需要透過更多團隊配合來維持競爭力,因此一名輔助的角色才正是串連團隊的必備條件,其實在Steve Kerr的安排和指導下,Jaren在熱身賽就開始承擔責任,在產量提升同時兼顧質量,過往不擅長穩住重心以龐大的身軀卡住防守者的缺陷得到很大的改善,甚至在對方打算強硬對抗掩護時偶然能夠直接把對方撞到釘在原地,
Jaren的掩護經常能為持球者開放出許多中距離作戰空間,也讓Brunson和Haliburton這類型的組織者能透過Skip pass找到弱邊底角的空檔隊友;而無球端Jaren則頻頻以Pindown為隊友創造繞到45度的接應機會,這些回合中Jaren幾乎不會錄得任何基礎數據,但從為外圍隊友製造機會、到接應威脅牽引弱邊Low man的協防,最終再開放底角隊友的三分Catch-and-shoot,當中Jaren的貢獻絕非一言兩語可以說清。
但上述的內容卻只是從隊內訓練營到完成第一輪分組賽,後來Jaren的表現就每況愈下,不但是因為這仍是Jaren不熟悉的定位,在場上肯定會出現不知所措的時候,偶然掩護的時機拿捏不好讓Jaren出現兩頭不到岸的尷尬處境,
更是因為場上亦缺乏一名組織者把Jaren的價值最大化,Jalen Brunson和Anthony Edwards還沉醉在NBA的打法,前者在擋拆進攻只讓隊友參與終結而非接應,後者就是典型的籃框優先,在大部份時刻選擇相信自己多於隊友,不難發現當Brunson和Edwards主導進攻時,整支美國隊的傳球和跑動便會陷入停滯。換另一套說法,Brunson和Edwards大概還認為自己的擋拆拍檔是缺乏接應能力的Mitchell Robinson和Rudy Gobert,與其讓他們接應倒不如自己打掉,偏偏在Steve Kerr的「5上5下」策略下,Jaren很難與更願意分享球權從而梳理整個團隊進攻的Tyrese Haliburton和Austin Reaves同時在場
有人可能會認為Jaren也只是防守球員,在進攻端的貢獻本身都相當有限,但作為灰熊第四進攻點還能夠場均錄得18.6分,且在籃下終結和個人單打的能力都迎來一個層次的升級,效率和創造力兼具的Jaren被拿來跟上述兩位吃餅中鋒比進攻也太不尊重了。
因此就導致出現了最壞的情況-Jaren的全面屬性因為摸不到球而演變成全不能,若也沒有在掩護上提供太大價值,加上Jaren本來在進攻端的最大價值就是為球隊拉開5-out的空間,並以下球接應和錯位單打懲罰換防策略,這些Jaren過往的最大賣點完全沒有得到Steve Kerr的重視,變相才令Jaren成為進攻端上頗為尷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