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世界盃》Tyrese Haliburton的全新挑戰

美國隊先是在半決賽輸給德國,又在銅牌戰敗給加拿大,最終以第四名作收,連續兩屆未能奪牌。然而即使未能奪牌,Tyrese Haliburton仍以表現證明為什麼他有資格扛起新生代控球後衛的招牌。

世界盃

四年前的世界盃,美國隊以隊史最差的第七名成績作收,因此本次世界盃從名單公佈到與靶子隊的對抗都備受矚目,攤開名單來看Jalen Brunson、Brandon Ingram作為中生代的代表,搭配上Anthony Edwards、Tyrese Haliburton等新生代球星,防守端也有新科最佳防守球員Jaren Jackson Jr.與Walker Kessler坐鎮禁區,縱使沒有超級巨星坐鎮,筆者當初也十分看好這支美國隊能夠問鼎金牌。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即便小組賽摧枯拉朽式的擊敗對手,仍暴露出這支美國隊在現行國際賽場上遭遇到最大的問題-空間。FIBA與NBA最大的規則差異在於允許禁區3秒,這也意味著在FIBA賽場上切入空間會顯得更為擁擠,而綜觀這支美國隊會發現兩大問題,長人的掩護質量以及後續戰術變化、外圍投射的接應把握度不高,導致陣地戰流於球星單打。然而除了Anthony Edwards之外,單打效率都不算高。尤其是在NBA以高效進攻聞名的Brunson也因為身高的關係在FIBA狹窄的空間下難以發揮,狹小的空間導致夾擊來的更多,夾擊更多導致他擅長的垂直出手空間被壓縮,最後的結果就是先發陣容最有組織能力的點被掐住,進而導致球隊陷入單打,僅依賴轉換快攻作為最高效的取分手段。

 

然而上述問題在先發組下場,替補換上Tyrese Haliburton與Austin Reaves等人後卻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舒緩,Haliburton作為一名傳球優先的控球後衛,即很常配合隊友進行自身攻擊模式的調整。從初入聯盟時學著如何在有球、無球間切換搭配Fox,再到溜馬隊與Bennedict Mathurin及Myles Turner等人搭配,Haliburton深諳將自己「歸零」的藝術。而在這支美國隊中,他與Reaves以及Paolo Banchero的相互搭配為美國隊帶來不同的風貌,不管是埋伏外圍伺機而動放三分冷箭還是接應後切入分球梳理進攻,乃至自行單打突破僵局取分,這組替補組合在Haliburton的幫助下在許多落後的場幫助美國隊追分。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季展望

另外,令溜馬迷更興奮的是,儘管「歸零」在其他球星身旁擔綱配角,多次將自己定位為射手默默的在外線放冷箭之餘,也在陷入僵局時願意持球切入進攻籃筐,不論是切入拋投抑或是頂級後衛必備的hostage dribble後的中距離單打皆在本屆賽會中看見雛型,運球的進步讓他更可以在陷入僵局時有更多的手段去梳理球隊的進攻,而非如同上季只能依靠帶一步的三分跳投嘗試破解對手防守。運球變好意味著進攻威脅性提高,再搭配上他頂級的空間感以及球場理解,讓他新賽季在進攻端更具威脅性。

防守端方面也看得出Haliburton的進步,除了原本就優秀的抄截嗅覺外,他在單防的腳步以及繞掩護的時機與站位也提升不少,儘管偏瘦的體型讓他在面對到換防時仍舊較為吃力,但在面對到後衛時,能夠依靠他的長臂給予壓迫,在繞掩護時也能夠靠著腳步去通過掩護者跟防持球者並且持續用他的長臂干擾對方的球線,進而造成對方更大的壓力。

請繼續往下閱讀

縱使最後並沒有幫助美國隊奪牌稍嫌可惜,然而Haliburton在世界盃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數據上(場均8.6分、3籃板、5.6助攻)的影響力,他在跑位以及與隊友搭配的細節都顯示了這位去年首度入選明星的控球後衛仍在持續進化,去年達成場均20分10助攻的他,期待他來季能更上一層樓成為更全面的組織進攻者,帶領溜馬走到更遠的地方。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