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與賽道簡介
本年首度加入MotoGP賽曆的第13站:印度GP將以位於首都新德里市郊北方邦丹考爾、曾於2011-13年舉辦F1大賽的「佛陀國際賽道」作為舞台,大賽將使用單圈長度為4.960公里、共有以右彎居多的13個彎道的摩托車大獎賽賽道路線,週六衝刺賽賽程將為12圈,週日決賽為24圈。
佛陀賽道亦為德國賽道設計師Hermann Tilke的主要作品之一:除了坐落於第3-4號彎間、可讓賽車發揮極速的1.06公里直線外,一系列隨地勢興築、可讓F1車手聯想至斯帕-法蘭柯爾尚賽道的多組複合彎道對車手也是莫大考驗。
上一站回顧:12-聖馬利諾GP
於米薩諾賽道舉行的第12站:聖馬利諾GP雖仍是三大歐洲車廠Ducati、KTM與Aprilia間的對抗,不過Ducati靠著目前的積分榜前三強Francesco Bagnaia、Jorge Martin與Marco Bezzecchi壟斷頒獎台,且Martin靠著接連在衝刺賽與決賽奪勝將和Bagnaia間的積分差距重新縮短至一個大賽週內的36分。
場中的另一個亮點是以外卡出賽的名人堂車手Dani Pedrosa:雖然Pedrosa在兩回合賽事皆與頒獎台擦身而過,也在決賽賽後收到胎壓過低警告,但他在這座相當熟悉的賽道中展現出優異的對抗能力,讓Bagnaia的兩個第三名都贏的相當驚險。
輪胎供應
在所有車手都是首度接觸重新恢復賽道機能的佛陀賽道下,輪胎供應商Michelin本週將採用特別模式:除了前輪將提供兩種硬胎外,後輪也重新提供完整的硬胎[3套]、中性胎[4套]與軟胎[6套]等三種配方。
雖然新德里地處內陸,但處於雨季尾聲的該地在大賽週預期將處於氣溫可達攝氏30度、且可能出現對流雨勢的天氣型態,而且本賽道對輪胎負擔量較大下,車手在決賽應會採用以中性胎和硬胎為主的組合策略。
大賽展望
雖然MotoGP為了讓車手有充足時間適應本賽道而將週五的第一節自由練習與排位賽練習統一為70分鐘,不過闈場記者Simon Patterson除了表示賽道多數的礫石緩衝區尚未就位外,場邊也有部分車手因簽證問題而可能直到週五才有辦法抵達賽道,即便MotoGP賽事安全監督Loris Capirossi已代表大賽說明安全性問題,但車手們仍有可能在安全會議中和賽會展開激烈辯論。
如先不提賽道可能衍生的各種問題,適應力顯然是首度舉辦的印度GP的決勝重點:雖然較偏向中高速的佛陀賽道應是對Ducati與KTM兩陣營較為吃香的賽道,但Miguel Oliveira和近期傳聞纏身的Marc Marquez對新賽道相當有心得,使本大賽將是近期變數最多的一場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