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八連勝的秋風掃落葉之姿,在2023世界盃封王,德國的這條王者之路看似走的風光,實則僅是他們在收割階段的最後一哩路。在那之前,還有太多我們看不見的一步一腳印。
從德國總教練Gordon Herbert來看,這趟遠征的第一個步伐,遠從2021年9月就開始了。而且很大一部份,都是託了Dennis Schroder的福。
「2021年我拿到(國家隊總教練)這份工作,接著我開車來到Braunschweig,在那裡見到Dennis (Schroder),我們整整聊了三、四個小時。在我眼中,那就是一切的開端。」Herbert回憶。
對Herbert來說,德國之所以能走到今天的這一步,他之所以能完成這趟遠征,都是因著兩年前Schroder幫助他跨出第一步。
Herbert回憶兩年前的會面情況:「我感受到Schroder的熱情、投入,他有多在意自己的國家、國家隊、以及每一位隊友。對我來說,這就是我踏出的第一個步伐,就在2021年的9月。」
Photo Credit: FIBA
決心與承諾
本屆世界盃開打前,誰會相信德國隊能走到最後?恐怕連德國人自己也不這麼想,但Schroder從小組賽開始就充滿野心。
「我記得應該是在沖繩的時候,我們開了個隊內會議,和去年(歐錦賽)的時候一樣,分成四組、每組四人。教練問大家:各位,你們此行的目標是什麼?大家都說:拿下獎牌,」Schroder回憶,「接著,教練又轉過來問我:Dennis,你此行的目標是什麼?我說:金牌。」
Schroder的野心從何而來?「我環顧休息室裡,每一個人都如此凝聚團結,這就是我的野心來源。」
也正是因為懷有如此高昂的期待,讓Schroder期許每一位隊員都能用同樣的心態正視這次世界盃,甚至還因著偏激發言,讓德國隊折損了一名內線戰力。
2022歐錦賽,Maxi Kleber因傷缺席德國隊,沒想到Schroder竟在公開平台大肆批評Kleber的決定,甚至貶低對方在場上的技術,最後導致Kleber決定繼續缺席今年的世界盃,讓德國損失了這名內線戰力。
「從今年夏天開始,我都在全力準備、並且非常期待加入德國隊,出戰世界盃賽事。然而,近期關於我的那些不幸、不當公開消息,已經100%清楚顯示我在國家隊是完全不被歡迎的,」Kleber在聲明中表示,「我不想要破壞這支球隊在去年夏天打造的團隊效應,也不想成為讓大家的分心因子。因此我決定:不加入國家隊,對大家來說才是最好的作法。」
Schroder確實可以選擇更好的表達方式,或許就可以讓他的想法更容易受到理解:比起你的技術,我們更需要你的決心和承諾。Schroder甚至在podcast節目”Got Nexxt”中明確指出,他想要尋找的,是願意給出三到四年承諾的德國球員。
對比2022歐錦賽的22.1分、7.1助攻,Schroder在今年世界盃的個人成績略為下滑,來到19.1分、6.1助攻,但他絲毫不提個人表現,因為團隊才是他們走到最後的原因。
Schroder想要的團隊,不只是將德國的最佳天賦如一片片拼圖組成拼湊,而是像森林中茂密交錯的枝幹一般,強壯而不可折斷,昇華出屬於德國隊的團隊化學效應。
團隊化學效應指的不僅是場上默契,也是下了球場後的人際關係,包括Schroder和Daniel Theis從12、13歲就彼此認識的過往交情,也包括Schroder和Herbert多年來的無數談話溝通,構築出彼此之間的信任與安全感,以至於當危機來臨、衝突發生,他們仍不會忘記彼此共同追逐的目標。
「我們擁有一群優秀的球員,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是一支優秀的團隊,」Herbert說,「這群人不僅彼此照顧,也勇於挑戰彼此。」
當德國在八強賽遭遇拉脫維亞的強力挑戰,就是團隊讓他們挺過了這關。拉脫維亞是本屆最大黑馬,前後將2022歐錦賽金牌得主法國、銀牌得主西班牙雙雙拉下馬,銅牌得主德國就是下一個接受挑戰的對象。
拉脫維亞開賽就打出13比3的攻勢,除了Davis Bertans火力全開、轟下6顆三分球,本屆賽事一舉成名的Arturs Zagars也繳出24分、8助攻的亮眼成績,反觀前段賽事一路順風的Schroder,剛好在第一場淘汰賽就嚴重撞牆,全場26投4中,打鐵22次不僅比全隊其他隊友合計的20次還多,還追平了世界盃歷史紀錄(紐西蘭後衛Kirk Penney在2002年29投7中),到了比賽後段明顯對出手喪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