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9/20

單季200局越來越罕見?分析先發投手吃局數減少成因:球速、傷痛與調度

18年前,大聯盟有50名投手,單季投超過200局,最近兩年連雙位數都不到,去年只有8名投手投到200局,是什麼原因導致投手投球局數越來越少,本文將從球速、受傷、調度策略等方向進行討論。

作者:亨力

現在大家看球,可能常遇到這種狀況:假日早上打開電視或電腦,比賽可能進入到6、7局,兩邊得分不多,但都已經啟用牛棚,換上了後援投手。

這2年才入坑的球迷,可能沒啥感覺,但資深球迷心有感觸。

請繼續往下閱讀

18年前,也就是2005年,大聯盟有50名投手投超過200局,該年投最多局的是Livan Hernandez,多達246.1局,當時先發投手投到6局是基本,7局是常態。

但到了去年,只有8名投手達標。

從滿街跑到稀有動物,原因是什麼,本文將從運動科學的進步、投手傷痛到投手調度策略,用各種現象和統計來推論。

▼影片版

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象:先發投手吃局數減少

去年國聯賽揚獎得主Sandy Alcantara,以耐投聞名,去年總共投了228.2局,是2017年以來,單季吃下最多局數的投手。

如果我們把統計的時間區間,往前拉一點,從2014年開始算,Alcantara會瞬間跌到第10名: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這是單一球員的統計而已,那全聯盟的趨勢呢?我們看到單季200局的逐年人數統計:

原始資料:FanGraphs/統計:亨力

從2003年到2010年,大約維持每年35到45人,接下來也大多能維持3開頭,到了2015年只有28人,首度不到30人,然後一路崩跌,過去兩年甚至只有4人和8人,連兩位數都不到,今年目前(台灣9月20日)也只有Logan Webb一人達成。

就算有Alcantara這種與大趨勢相反的特例,大聯盟先發投手吃局數比過去少很多,是不爭的事實,原因是什麼?是因為投手都很不健康嗎?

如果整個賽季都保持健康,主力先發投手大約會登板32或33次,每次平均投6.1局,就必定能投到200局。

事實上,過去兩年總共有41人次,單季先發至少32次,那其中投超過200局有幾人?10個人而已,

我拿2014年當對比:當年有47名投手先發至少32場,其中30人投超過200局。

這項對比可以看出2種現象,第一是現在投手確實越來越常受傷,2014年整季健康投超過32場的人數,還比過去兩年加起來更多,第二,過去先發32場以上,大多數都能投到200局,現在只剩大約1/4的投手投得到,比例少很多。

只是三個賽季的對比,不夠精確,接著我們來看到先發投手平均投球局數的統計:

原始資料:FanGraphs/統計:亨力

一直到2015,全聯盟平均投球局數都介於5.2局(5.67以上)到6局,接下來一路滑落,2019年之後,每年都少於5.1局(5.33以下)。

少一或兩個出局數,聽起來沒差很多,但如果乘以33(次先發),就少了11到22局,這就差很多了。

大致了解現象之後,我們要切入重點了,為什麼先發投手們越投越少?先來談談,進步帶來的受傷。

球速與傷痛

2006年,22歲的後援投手Joel Zumaya登上大聯盟,雖然之後傷痛不斷,大聯盟生涯短暫,不過很多球迷都記得他。

因為,他經常把速球飆破100英里,是那時代唯一把百英里火球當主力武器的投手。

大聯盟歷史上不乏火球男,譬如Nolan Ryan、Randy Johnson,都有極速飆到三位數的紀錄,但他們活躍的年代,基本上沒有系統性的球速紀錄,

數據網站FanGraphs的平均球速紀錄,可以追溯到2002年,當年38歲的Randy Johnson,四縫線速球平均94.1英里:

原始資料:FanGraphs/統計:亨力

我們可以合理推測,Randy Johnson巔峰期均速可能在95英里以上,但我沒有找到可信的統計,告訴我們實際上是多少。

不論如何,過去均速95英里以上的先發投手,就算是火球男,均速99英里的後援投手,就能震驚全聯盟。

現在,這已經是大聯盟的常態了。

Alcantara今年四縫線速球平均98英里,伸卡球也有97.6英里;紅人火球男Hunter Greene更來到98.4英里;道奇新生代強投Bobby Miller更跨張,平均高達99.1英里。

後援投手也是怪物輩出,最誇張的無疑是雙城終結者Jhoan Duran,四縫線速球均速飆到101.8英里,甚至他的快速指叉球—根據Baseball Savant—平均超過98英里。

今年已經有11名投手,至少投了100顆百里火球:

資料:Baseball Savant

不只少數火球男,全聯盟平均也上升不少,我們來看到大聯盟四縫線速球的逐年平均速度: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