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Miles
- 圖:Google 、世界棒球總會、P.LEAGUE+
介於各項國際賽事、國內賽事的空檔之際,這禮拜台籃的熱度真的一點都沒退,當以為「雙約事件」走入司法已經要稍微降溫之際,台新球團一個「不開放訪問」讀稿機式的記者會,再度挑戰球迷及記者的認知底線,關於細節的部分,大家可以搜尋本集來賓小鐵有針對「雙約事件」寫了邏輯清晰且不偏廢任何一方的分析文章,故對於事件的細節就不多贅述。但針對記者會的部分,我是感到失望的,即便你知我知獨眼龍也知道歉聲明可能是球團方準備的,但球員照稿唸還螺絲吃一堆、要律師提醒才發現稿子「沒唸完」的行為,確實與一般大眾認知的「道歉」誠意有落差,會後又以不開放提問為由,「婉拒」在場記者的發問,假設本來就不開放提問,好像也不用大費周章開記者會,球團直接發公告或者拍攝道歉影片不就完事了?當案件進入司法程序,雙方所講的言詞或許都踩著對自己有利的立場去陳述「部分事實」,不管是新竹還是台新,目前公布的資料都是對己方有利的資訊,但台新依舊不想面對社會對其的負面觀感,反而有種把頭埋在土裡的鴕鳥心態,將所有負面指控當作是新竹球團「操作網軍」的作為,但真是如此嗎?每個進場噓林秉聖的都是獅迷嗎?每個在網路上批判這件事情的都是新竹攻城獅的寫手嗎?這相信就交給各位球迷和網友去自行判斷。
至於最近傳得沸沸揚揚的「新聯盟」傳言,無論是哪個老闆和誰不對盤,還是對於「那個男人」風頭過盛,讓出錢的球隊們覺得不是滋味,或者想要聯合起來排擠/切割哪支球隊等等傳言,我看到的並不是新聯盟會以哪個形式出現,而是到底經營一項職業運動事業,其追求的目的為何?
若回頭看看1989年成立的中華職棒,草創初期由洪氏兄弟起頭,拉著統一、味全、三商,成立職棒,在此之前也未有職業運動員,絕大多數棒球選手也是從國內現有的業餘球隊如台電、榮工、兄弟、合庫、中油等企業球隊而來,後續也有不少在日本球隊打拼的球員,在中華職棒出現後,回台打球。聯盟草創階段,一開始由起頭的洪氏兄弟擔任聯盟運作要職,但日子久了,難免會被人耳語,瓜田李下,於是洪家兄弟也結束身兼聯盟運作要職的身分,專心於球團經營上。
中華職棒成立多年來,也經歷過風風雨雨,身為從第一次假球案爆發前開始看的我,曾親身在擠滿人潮的台北市立棒球場中看球,也曾在看台上不到1000人的天母棒球場,看到靠近外野區的球迷,舉一些和假球案相關的標語。而現今職棒逐漸走出自己的特色,各隊也有著穩定的球迷數和各式各樣的主題活動,三十餘年來,這些老闆經營職業棒球隊是為了當老大或者賺很多錢嗎?當初洪家是自身經營貿易、飯店的中小企業,其企業從老闆到員工都要一起打棒球,雖後轉賣給中信,但他們依舊一生熱愛這項運動;曾經Lamigo的老闆劉保佑,即便面臨年年虧損,仍一句:「沒辦法,愛上了」概括了LaNew到Lamigo 16年經營的酸甜苦辣。
我並不是說職業球隊不應該賺錢,而是引用一位大神球評的話,這是個需要有夢想也販賣夢想的產業,主事者的熱情、理想和對職業運動未來的想像,或許更能決定這個職業運動的走向和未來的長相。當P+第一年成立就能成功,其實是因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導致,因疫情而被迫困在國內,平常娛樂消費項目也限縮,以致ABL球賽無法開打,原本參加ABL的兩支球隊,成了P+聯盟的球隊之一,而以黃金世代為首的球星,以情懷為主調,敲打著老球迷的籃球魂,正好這樣的目標觀眾,不是已經成家立業,就是已出社會一陣子,的確是有消費力的族群。第一季所塑造出的氛圍,不僅是籃球賽,而是給台灣人一個對於職業籃球的未來藍圖,似乎自SBL後期所停滯的籃球發展,有了往前進的希望。但職籃進入到第四年,我們根基穩固了嗎?
職業運動產業是個承載多方夢想的產業─需要更多的「傻瓜」
若回歸到觀眾觀看運動的本質,當我們看到運動員為了勝利或超越自己去拚盡全力時,坐在觀眾席的我們也是感同身受,為何SBL一度熱潮退去,反而在此同時HBL得到的關注卻絲毫不減,是真的學生球賽更好看嗎?還是儘管技術還不成熟,然而那種拚到底直到最後一秒永不放棄的精神感染了觀眾席上的我們,當球迷進場或打開電視收看運動比賽時,所希望得到的是一種感動和希望,我們都曾經因為一場比賽而動容,為勝利感到喜悅,或為輸球而扼腕,也正因為場上球員永不放棄的拼搏,讓我們不只欣賞球賽,也被鼓舞和療癒著。
而這樣的記憶是很深刻的,如同滅火器在《曾經瘋狂》歌詞中寫道的:「我們會一直一直記得你曾站在前方,紅土上白色的框永遠收藏你的步伐」,即便這個球員已離開球場,我們的記憶還是會在每一次踏進相同球場時被喚醒。
在這邊要講一個呼應標題的小故事,這是一部我很喜歡的美劇《指定倖存者》,其中一個橋段(若不想被雷請跳過這一段),當男主角被斷章取義一個負面詞彙「傻瓜」後,引起一系列的公關危機,但他在講述這個詞彙時,所給的解釋是:「我相信很多美國人『傻瓜』,因為他們相信『美國夢』,儘管當下的環境在艱難,依舊相信美好的未來和夢想觸手可及而努力不懈」,運動產業也是,不只是球迷,我們更需要對於這項職業運動有熱情的經營者,不管情況多麼艱難,依舊相信和熱愛這項運動,台灣籃球才剛起步,日本從2006年花了18年走到奧運,臺灣雖然排名越掉越後面,也代表我們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加油吧!
glacier1943
經歷過每一次的假球案, 中華職業假球聯盟這個名字深植我心, 到現在都還不清楚到底是打真的還打假的? SB, 屁加, 鐵完沒有真假的問題, 不就是想自慰, 看著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