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靠著投手壓制,單週再次突破五成勝率,但與下半季首位的距離卻始終就差了那麼一點。剛坐上去屁股都還沒熱,馬上就被趕下來。若想挑戰季後賽,打擊不振的問題還是需早日解決。
先談一下林凱威事件好了,說白一點這就是公關危機。最一開始林凱威受傷的時候,教練團給的說法是「要休息兩到三週,且還要復健」,可能棒協也是據此考慮所以決定換人。結果上週直接新聞寫「可以不用復健直接上一軍」,自然就炸鍋了。當然於法完全沒問題,就只是觀感問題而已。
不過至少目前看起來,林凱威對於戰績的影響似乎也沒有預期中的大。截至昨天為止,林凱威缺陣後我們共打了18場比賽,戰績是10勝8敗,8場中僅有1場是最後一局領先遭翻盤,就是王維中再見暴投那場。
也希望王維中沒事才好
我知道這聽起來很反直覺,但想想八月到現在,我們一共打了38場比賽,場均得分是3.08分。如果先發投手掉超過3分就很難贏球,那有沒有聯盟最強的後援,似乎也沒什麼太大差別。
可能也會有些人想說,那就是低比分的比賽才更顯得終結者重要啊。但就像上半季的統一,如果你的先發投手無比強大,那後援的缺點自然會被掩蓋。在林凱威缺陣這段期間,隊上先發投手平均投球局數是5.74局,這還是算上徐若熙、郭郁政、錡龍這些嚴格控制用球數的投手之後的平均。
所以,牛棚沒崩盤一來是陳冠偉跟王維中還有王躍霖非常夠力。但另一個原因也是布里悍跟鋼龍太過強大,中四日一場還可以丟個六七局,當先發強大至斯的時候,牛棚的問題似乎也不是問題了。
當然,這是一個走鋼索的調度,因為目前穩定的輪值就是布里悍跟鋼龍兩位,而且他們已經穩定中四日出賽。可以說目前看起來他們沒什麼問題,但如果真的不幸他們其中一個出事,那可能整組牛棚都會跟著出事。以此考慮的話,有林凱威還是好很多的,畢竟多一個人可以用總是好事。
說回投打表現,上週先發投手除了徐若熙手的狀況可能要再觀察以外,也實在是沒什麼好挑剔的。另外也有人討論為什麼錡龍大概都是投80球左右就下去,我的看法是,他是純粹的靈巧派投手,布里悍或鋼龍在控制力稍微下滑的時候,還可以用蠻力跟打者拚,他如果跟打者拚只有死路一條,所以才會在發現他控制力稍微下滑的時候就馬上換人。
不過還是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像是星期天布里悍的比賽,他投出了3個保送,他一直都是控球很好的投手,這實在有些不尋常。另外雖然他屢屢都能化解危機,但幾顆雙殺球其實也打得滿強勁,只是正朝守備員而去,畢竟他也已經滿35歲,可能也要多少控管一下他的投球數比較好。
另外後援的部分,上禮拜的後援其實有點可怕,總計投出了9個保送,卻僅有7次三振。等於屢屢免費送對手壘包,但最後都安全下庄。很大一部份原因是隊上守備非常穩定,幾乎不會捅什麼簍子,不過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也很難保證哪天不會真的出事。
不過也真的很難譴責現在的調度,因為現在是相當有機會拚季後賽甚至是半季冠軍的時刻,這種時候任何正常的教練團,都難免會只信任特定的幾個投手。只能說希望這樣子,可以得到教練團或是球迷想要的結果。
說回來,問題還是打線。上禮拜五場加起來僅得13分,等於投手一場掉超過3分就幾乎是等輸。上禮拜雖然ISOP是全聯盟最高,但有看比賽就知道,吉力吉撈根本是開無雙,10支長打他一個人就包辦5支,還有4支是全壘打,原本以為全壘打王幾成定局,他直接強勢超車,現在回頭看看,若不是開季的經典賽症候群,他今年甚至有可能挑戰30轟。
而吉力吉撈一個人就包辦6分打點,等於剩下16個有打擊紀錄的人,加起來只打了7分。當然短期賽是比拚投手戰力居多,但也不可能期待投手場場完封啊,例行賽你可以說今天輸了就算了,洗把臉明天再來,短期賽是沒有明天的。不求像樂天那種等級的火力,但也至少得要有聯盟平均左右才比較安心吧。
然後打線安排部分,考慮到郭天信狀況持續低迷,而且不知道會低迷多久,不如就讓李凱威、吉力吉撈跟劉基鴻這三個現階段最值得信賴的人,直接排前三棒,就像統一之前把外野三鬼排前三棒是一樣的道理。